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已经变味的素质教育,相互攀比的素质投资

已有 3335 次阅读 2012-3-17 09:15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素质教育, 变味, 相互攀比, 素质投资

已经变味的素质教育,相互攀比的素质投资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3月17发布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教育分类,所谓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叫喊了二三十年,时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这些课外“素质”课程,其实主要是围绕“应试”需求的特色班、补习班、培训班、强化班为主的你打我通的第二课堂教学,而且愈来愈变成了一轮又一轮的相互攀比的“素质”投资竞争。这种投资竞争从学前班到小学和中学比比皆是,甚至北京市名牌重点学校里还有专门和高中毕业出国留学接轨的“国际班”,在一个三代人家庭里,孩子忧心,父母烦心,老人操心。课内外的教育投资高达家庭支出的1/3,媒体和教育主管成天高唱的所谓“素质”教育不是变了味吗?增加教育投资不是一件坏事,何况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再富也不能让孩子没有知识,问题是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大行其道,这类教育产业大发展,难道不需要引起我们对教育该怎么办的反思吗,我们实在需要走出所谓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之类的是似而非的怪圈。

***************************8

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占收入3成 支出增速快于收入

 

20120316 07:16:0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新华微博

   调查显示,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占收入三成,支出差距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囚徒困境下,教育消费何去何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要不要参加各种辅导班上,正面临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博弈论中用以说明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经典例子。经济学家把大量的看似最优却导致次优结果的行为称为“囚徒困境”,即理性行为导致的不理性结果)

  一方面选了辅导班,意味着孩子自由时间的被挤占,幸福感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不选择辅导班又意味着孩子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可能会失去美好的未来。在这种将幸福童年与成功未来对立起来的心态下,越来越多的家长辗转反侧,纠结万分。然而最终大多数人经过“囚徒困境”式的思索,作出了“功利为主,兼顾素质”的选择。

  调查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养育子女费用总额的76.1%,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30.1%。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城市家庭的三成收入花在了子女教育上。一方面,它确实让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等方面获得了快速提升。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孩子过度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在健康人格、亲子关系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问题。

  “与其他消费不同,教育消费的特点在于,教育选择与其消费是分离的,是家长选择、孩子消费。教育消费只是提供一种机会,效果怎样还要看这种选择与孩子匹配的程度。由于选择不当,许多时候,花钱多不等于效果好,一分钱未必能买到一分货。” 此次调查的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洪明说。

  更令人困惑的是,尽管城市家庭平均年教育支出近9000元,但过半数家庭认为负担适度。教育消费的实际负担,与人们的负担感并不呈正相关。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在其调查结果发布之前,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此次调查课题组的有关负责人。

  家庭教育支出增速明显快于家庭收入

  20115~6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对北京、哈尔滨、石家庄、银川、成都、西安、南京、广州8个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进行调查,以了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真实状况。

  “在网络、媒体上,近年来把教育同医疗、住房共同列为百姓生活的三座大山,我们希望用数字描绘城市家庭教育消费的真实状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刘秀英说。在对上述8个城市4960个家庭进行调查后,课题组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校内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家庭对教育质量的追求,教育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家庭总支出的增长幅度。

  资料显示,1985年,家庭教育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2.1%,到1996年,此比例上升为5.2%;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01.4%,而同阶段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34.4%。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的教育支出以平均每年29.3%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家庭收入的增长,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按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的调查,城市家庭平均每年花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费用,占家庭经济总支出的35.1%

  从整体教育支出水平来看,当前城市家庭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支出的平均费用为8754.4元。在调查的家庭中,有36.6%的家庭平均每年教育支出在9000元以上,甚至有2.8%的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超过3万元。

  在刘秀英看来,此次调查出的家庭教育支出水平较以往相关研究数据有大幅提高。一种可能是,由于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使得家庭的总收支水平有所提高。在这方面,家庭教育支出水平提高,对于家庭其他支出不具排斥性。而另一种可能是,在较短时期内,由于家庭教育需求的急剧增加,使得家庭教育支出增加。在这个方面,家庭教育支出水平提高,对于家庭其他支出具有排斥性。

  这些支出的增加是否对城市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

  全国妇联对全国城乡家庭的抽样调查发现,子女教育费用、收入较低和家人生病是家庭生活面临的三大困难,其中“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已经排在家庭生活困难的第一位,影响着家庭的和谐幸福。

  然而,家庭教育消费的沉重负担与家长们的教育消费负担感并不成正相关。此次调查显示,52.7%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支出对自己家庭来说是适度的经济负担,有13.1%的家庭认为教育带来的经济负担较小,有12.9%的家长不觉得是负担,只有18.7%的家庭认为教育带来的经济负担较大,2.6%的家长感到是严重负担。

  洪明告诉记者,从调查来看,教育支出已经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1%,这已经是不小的数字,但家长们的感受与学者、媒体并不一致,约1/5的家长认为教育支出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我国家庭价值观的第一需求是子女成才,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成为家庭的一种信念,因此当家庭认为一种行为与自己的信念相匹配时,这种付出的负担感将会降低。”洪明说,有时候媒体与学者对家庭教育负担感评价过高,是因为他们站的立场与家长不同。而且从回报的切实感受来看,如果一种行为的回报率较高,支付者也会感受到负担感降低。本次调研显示,多数家庭对家庭教育消费的满意度较高,当买家认为“物有所值”时,负担感也就没有人们以为的那样高了。

  家庭教育支出差距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此次调查显示,当前城市家庭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支出的平均费用为8754.4元,那么,这笔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将教育支出分为基础性教育支出、扩展性教育支出、选择性教育支出和其他支出四大类。(记者 李松涛 潘圆)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3/16/c_122840157.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548603.html

上一篇:一句话短评: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我看教育部教技[2011]1号文件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5 许培扬 周少祥 孙学军 李宇斌 高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