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合作研究:高风险高回报 精选

已有 5800 次阅读 2012-3-16 06:52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合作

合作研究:高风险高回报

武夷山

 

John Whitfield200810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文章,Group Theory(博主:标题是语言游戏,本意是“群论”,这里指关于群体合作的理论),内容很有意思。

美国西北大学的社会学家Brian Uzzi及同事分析了1955年以来的200多万件专利和近2000万篇论文,发现在50年代,高被引论文更可能是单个作者写的论文,后来发生了逆转,高被引论文更可能是合著论文。

其原因,不一定是复杂的科学实验必须有众人合作,因为在不做实验的数学和人文学科也发生同样的情况。

他们又分析了19752005期间发表的420万篇论文,将大学按其论文的被引次数分为几个层级,结果发现,一所大学的作者如果与同层或高层的其他大学作者合作,有助于产生较多的高被引论文。

作为旁证,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Pietro Panzarasa曾对8360位高校教师提交给RAE(国家科研评鉴)的9325篇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校际合作使合著论文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Brian Uzzi及同事又发现,同样是合作,与远缘学科进行合作更可能产生高被引论文,而与近邻学科合作产生的论文被引次数相对较低。

因此,合作是有风险的。杜克大学Fuqua商学院的Jonathan Cummings跟踪分析了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500多个信息技术领域的项目,发现平均说来,项目的合作度越广,产生论文越少;如果一个项目是好多所大学联合申请的,则可能根本出不了论文。

综上,Brian Uzzi及同事认为,科研合作是高风险、高收益的。

网络研究专家Luis Amaral分析了19552004期间在32种期刊(包括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生态学和天文学)上发表的近9万篇文章,涉及作者11.5万人。他想看看,有多少人是一再合作的,结果发现,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文的作者,较少重复合作,在低影响因子期刊上发文的作者,则更可能反复合作。其实人们之所以参与合作,无非是两种期望值:愿意与学术大牛合作,是因为其声誉好,有资源;愿意与初出茅庐者合作,是因为其时间充裕,精力充沛。

人们在科研合作领域发现了一个经验定则:最佳团队是这样构成的,其成员的6070%是相对固定的,有5060%是有过多次合作关系的。

Brian Uzzi的分析结果发表后,他就成了大红人,大家都找他咨询各种问题。大学校长问他,应该投资于哪个研究领域;公司老板问他,构建团队有哪几条秘诀;风险投资商问他,如何识别下一个投资热点;国立医学研究院问他,能否就如何改善其资助决策提出一些建议;《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都找他讨论,如何识别高影响论文。

 

博主:总而言之,社会各界对硬碰硬的数据分析结果都非常认可。我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正在“力求可靠的数据分析”这条路上前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548215.html

上一篇:中美制造业工人工资的比较
下一篇:重赏之下,必有智者
收藏 IP: 219.142.133.*| 热度|

32 许培扬 陈小润 曹聪 李泳 金小伟 孙学军 钟炳 张伟 陈凯华 梁建华 杨正瓴 陈理斌 魏瑞斌 郭向云 陈湘明 赵凤光 张志东 章成志 李土荣 王启云 杨秀海 井然哲 唐常杰 陈绥阳 孟津 刘玉仙 姚羽 闫钟峰 周春雷 强涛 宋敦江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