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聋子的耳朵

已有 3909 次阅读 2012-3-14 16:00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文化, 社会, 性选择, 耳朵, 聋子

先 天失聪的人,不一定没有耳朵。或者说,耳朵与是否有听力毫无关系。虽然耳朵的进化功能是采集声音信息,但两者的遗传代码是分开的,所以基于基因突变的音频 处理故障和基于基因突变的耳朵缺失,两者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一个很简单的突变可能导致声音处理故障,但一个简单的突变不容易造成外耳全部缺失。 比如一个国家,可能会因偶然的因素产生一个暴君,但通过偶然的因素让管家机关大片缺失就不可能,尽管这个暴君可能一切说了算,让许多机关变成摆设。 

 

按 照本人的传统,还是从严格的生物学角度看问题。聋子的耳朵是摆设?也对。也不对。为什么说也对?听不见,纯粹是摆设嘛。为什么也不对?没有耳朵就很难看 嘛。所以,就必须把这个问题提升到性选择的高度来认识。从进化角度看,耳朵(其实常说的是能看到的外耳)具有采集声音功能。如果动物长期不需要听力,耳朵 就可能退化。然而,人不会这样。为什么呢?人注重面部及五官排列。假设(纯粹的假设)人类从此不需要听力,500万年后,耳朵是否会退化?肯定不会。为什 么?答案还是性选择。过去和现在的人找对象,没有耳朵不好。如果将来听力退化了,耳朵就会退化?内耳可能,但外耳不可能,因为它是性选择的指标,而行选择 的指标往往不一定有实用价值--除了好看。如果人们觉得大耳朵好看,说不定在听力报废的500万年后,人类也可能反而长出驴耳朵--节日笑话。 

 

我在《丑陋的孔雀》中分析过性选择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在本站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仍有可能继续分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4394-547688.html

上一篇:动物权益与人权
下一篇:合唱与自我意识
收藏 IP: 222.173.104.*| 热度|

6 刘洋 李学宽 郭桅 唐凌峰 杨月琴 唐常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