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养儿果真能防老吗?

已有 6609 次阅读 2012-2-16 22:06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class, 传统, 小皇帝, 老父亲, 小儿子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成了国人千古不变的传统。我在老家有个邻居,生了八个女儿,生到第九个时终于心想事成,喜得贵子。小儿子长大后成了小学教师,对老人还算孝顺,他的老父亲一直活到九十多岁。我家的另一个邻居就没这么幸运了,前面生了四个女儿,实在养不起,就送了一个给人,但儿子不来,生育不止,终于在生第五个孩子时盼来了儿子。全家人喜不自胜,含在口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所有的人都围着小皇帝转。可叹的是好景不长,男孩长到六七岁时溺水而亡,全家人悲痛欲绝,母亲恨不能追随儿子而去。伤痛过后,两口子决定东山再起,不得儿子誓不罢休,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女人终于在四十五时生了第六个孩子,也许是他们的虔诚感动了送子观音,第六个还是个男孩。这回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更是呵护有加,决不让孩子有半点闪失。男孩儿总算平平安安长大了,只是不知近况如何,此番回家没能相遇,孩子的父母早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迄今尚能下地干活,看来也是一对奇人。

养儿果真能防老吗?恐怕未必,在我认识的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真正能悉心赡养老人者为数不多,孝与不孝有时真的不好定义,那种真正不孝的逆子毕竟还是少数。我有一个老乡,不孝倒也罢了,竟然经常殴打自己的亲生母亲,其母亲是个老实巴交的本分女人,而且勤劳朴实,只因不能满足儿子的要求,这个畜生便大打出手,在当地也算远近闻名。奇特的是,这位母亲命很硬,八十多岁高龄的她身子骨依然硬朗,看来老家的水土很是养人。自古有忠孝不能两全一说,很多人家的儿女长大后为了生计不得不远走他乡,即便有孝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愿意跟随生活倒也罢了,很多老人家故土难离,宁愿与儿女分离也不愿客死他乡。即使老人愿意随儿女生活,也存在很多问题,毕竟双方都有老人,除非其中一家的老人另有去处,否则凭什么你家老人来得我家老人就来不得?任何人有这样的想法都是正常的。如今做儿女实在不容易,对于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而言,谁有实力同时赡养两家老人?

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如果家有儿女还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则是大大的不孝,很多地方也有规定,凡有子女者不得进养老院,这是一种陈腐观点。老人在家生活固然可以享受到亲情与天伦之乐,但由此产生的烦恼也不少,我相信家有老人的人家对此都有体会,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是非实难评说。老人可以行动自如并能帮助干点家务时或许能和谐相处,老人一旦行动不便,问题就会接踵而来,一是平时大家都要上班,白天没有时间照顾老人,老人的生活起居成了问题;二是老人的一些需求儿女是无法满足的,特别是鳏夫或遗孀,难免会有孤独感,老人与儿女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三是大多数男人不善照顾老人,未必能对老人知冷知热,真正能对老人做到无微不至的关心者还是女儿。如果遇到老人生病就更麻烦了,俗话说:“久病无孝子”,有多少儿女对待老人能像老人对待儿女那样无怨无悔?

在独生子时代与老年化社会,一对夫妻要照顾四个老人,这是不现实的,解决养老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强化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养老院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老人们在一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不会孤独。和儿女们住在一起除了维护那点传统的面子,生活、护理等方面都无法与养老院相比,遇到不孝顺的儿女,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问题是城里的老人由于有退休金,尚可依靠退休金缴纳养老费用,但农村的老人就很难了,据我所知,乡下民间建立的养老院每人每月的养老费用至少一千多元,一般人家如何负担得起?

养老,中国将面临的又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47-538182.html

上一篇:婚姻变奏曲
下一篇:二两酒下肚,父亲神侃了起来
收藏 IP: 113.64.146.*| 热度|

18 刘洋 李汝资 吴吉良 李学宽 吕喆 王亚娟 王华民 刘艳红 吴飞鹏 钟炳 孙学军 张玉秀 武夷山 杨秀海 黄锦芳 张红光 李宇斌 张焱

发表评论 评论 (6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