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澳洲之行杂记—自然

已有 3244 次阅读 2011-12-22 09:28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澳洲

    我们主张建设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孕育了世间万物,是世间生灵赖与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对自然界的充分利用要在敬畏自然的前提下才能跟好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科学精神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秀传统和生命线,对自然的尊重也是科学精神的一种表现。

     说到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表现在取与给的关系(take and give),更多的时候应该体现为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我们对自然心怀敬畏,并为了自然界的和谐而开展一定的活动,自然也会相应地给予人类以积极的回报。

     漫步在澳洲的公园中,随处可见徜徉在草坪上的各种鸟类,即使是陌生人靠近它们,它们也不会惊恐万分的逃离,对它们来说,人类应该是它们的伙伴而不是敌人。它们熟视无睹从身边经过的人群,只是悠闲自在地在草坪上觅食。这是如此和谐的一个景象。

     而在动物园里,这样的情况也更加普遍,蜥蜴在草坪里自由地穿行,袋鼠也懒散地趴在地上,任凭行人走过去和它们拍照。这让我不禁感叹,即使工业文明发展给自然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但是人类还是可以和动物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并没有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损害了自然界的平衡,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有时候我在想,莫不是不同地域的动物的秉性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在我的周围看不到它们自由徜徉的身影,即使是路边的麻雀看到人们走过,它们也会惊吓地飞走。

     看到一则故事,不知真假,暂且借来一用。据说多年旅居国外的一对夫妇一直未育,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其身体中有避孕药的成分,可是实际情况是他们都没有服用避孕药的历史。他们只是经常抓几只鸽子做烤乳鸽。后来才知道,当地为了杜绝鸽子的过分繁殖,在它们的食物中添加了避孕药的成分。我暂时没有考证这个是否真的存在,也许只是一个噱头,但是它至少说明我们不应该为了满足自己的味欲,而肆意地剥夺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同时,在澳洲和华人聊天的时候,他们说道随着交通的发达,很多xx人开始来了,他们来吃动物的。我开始惊叹:壮哉!自己身边的吃完了,都吃到国外去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口号妇孺皆知,可是真正践行的人呢?到底有多少,数字无从考证。说与做毕竟是两个层面的事情,有时候我越发觉得生存在钢筋水泥混凝土建筑群中的人们与从事刀耕火种的偏远山区人们相比,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少许少了一些。因为对那些在我们眼里还很落后的人看来,自然是他们获取生命养分的源泉。

     我们人多,我们压力大,我们有时候hold不住,但是这些不应该成为我们违反自然规律,对自然强取豪夺的理由。一旦生态失衡,所有的经济发展都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就像我们说GDP增幅多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多少一样,我们还是觉得买不起房子,养不起孩子,甚至连墓地都买不起。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可是如果水都没有了,眼泪也不会有了吧,因为眼睛已经干涸了。而如果我们不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也许我们最后看到存在于自然界的动物只有人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8002-520853.html

上一篇:澳洲之行杂记-交通
下一篇:又见全球变暖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4 陈湘明 胡俊平 孟津 张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