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juny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ijunyang

博文

再述年轻科研之路-科研生态

已有 4214 次阅读 2011-12-2 23: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最近,大概有两个多月没有没有登录,也没有浏览博客了。不是因为时间紧张问题,主要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不得其解。最近通过参加一些会议,加上自己不断反思,有了一点个人的浅薄认识,顺便写下来,以免自己又忘记了。其实还是那个当下年前人讨论的老问题-当下年轻人的科研之路问题。
首先,当下年轻一辈的科研生力军是非常庞大的一支队伍,就我个人了解基本每个单位青年人都占有很到比例,所以这个群体面临着,只能说大多数,妻儿老小和房子车子。。。等现实问题,特别是在这个通货膨胀严重,物质泛滥的时段。没有问题的只能是绝少数,或者有很殷实的家底,或者有贵人相助,早就成了幸运之星了。但是,另外一个更可怕地问题是-科研OR生活的抉择问题?
所以,我只能以为自己的感受来评述了,有点以偏概全的意思了。不管由于什么原因,一旦走上了科研的道路,必须面临着科研中的现实问题,怎么开展科研?能否可持续?能够一天天强大起来?这些是必须要长远打算的,否则只能是拿着科研的名字混生活了。当然,如果在一个牛人的组里,已经有了很好的前期基础,那是很好的,不足就是要再开创自己的天地就难度较大。另外,就是自己的单打独斗了。重点说说这个,相信这种比例应该比较高吧。我觉得第一点,必须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多思考才能发现新的IDEA,才能去尝试成百上千次的探索,从而找到万分之一的成功希望。没有思考和学习,是很难自己主动发现科学问题,技术难点的,这也是我一直教导学生的,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这方面能力。但是,思考有不同的层次:1.相处了N个点子,通过学习发现N+1个都前人做过了。这没关系,谁让咋阅历和经验值不足呢,但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收获啊。这是第一层次的思考。2.发现了新的IDEA,也得出了很好的结果,但是影响度不大。原因主要是发现点较小,没有站在当下大的科研环境和热场下,很难引起共鸣。或者仅是一些技巧和修补的无关痛痒的工作,也很难被重视。3.既有IDEA,又有结果,又满足当下迫切需要,国家和科研需求都有很好的落脚点。这就妥了,从上到下,你都会成为他们的焦点。这是最高层次的思考。当然,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来实现,但后面会越来越难,因为有时候思考了,不一定就真能做出结果,或者干脆就没有条件。那种最高层次的思考,往往是在很久积累,或者很牛的团队才能实现好结果的。
还有,团队和合作。非常重要,科研这点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但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做大做强,否则很难成气候。除非你是爱因斯坦,牛顿。而且,要学会一步步怎么利用科研的方式,将周围能够利用的各种资源都融合起来,为自己的发展铺路垫石,这很关键。合作是多赢的,通过合作交流才能产生火花,科研项目经费不能都捂在自己腰包,年轻要学会花钱,没必要留着,用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成果融合价值,让你的翅膀早点强壮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眼光看远一点。现在国内的科研系统,或者完全可以用生态来描述,简称科研生态吧。算是首创啊啊。处在生态系统顶层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底层的鱼虾了。但不管处在何处,只要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适位置,心态就会平和。但是不管在生态的哪一级,都要有长远眼光,否则时间的推移,你只关注自己的小环境,没有看到大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那就只能最后被蚕食或者消亡了。现在国内的科研生态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包络万象,错综复杂,可以考虑开辟新学科了。虽然有点玩笑,但这种科研生态确实比较病态了,大家可以到网上搜搜。不管当下生态如何,眼光远了,身自然轻松了,按照自己的信用和原则行事就ok了,就不会盲从、逐利和虚荣了。
胡乱说说,一家之言,不足为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433-514264.html

上一篇:活着的问题
下一篇:出国 YES OR NOT
收藏 IP: 123.127.160.*| 热度|

10 赵纪军 陈学伟 陈向荣 唐常杰 刘波 刘建兴 张军波 张均锋 金勇 夏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