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药发现史话》系列文章为原创,禁止转载。如引用文中观点请注明。欢迎大家交流、批评!
——彭雷
10、百浪多息与磺胺类药物
1909年,维也纳大学一个叫Paul Gelmo的化学系学生合成了对氨基苯磺酰胺(Sulfanilamide),他申报了专利并把研究结果写入了他的博士论文,但Gelmo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染料中间体来研究。
德国拜尔的两位化学家Josef Klarer和Fritz Mietzsch合成了2,4-二氨基偶氮苯-4-磺酰胺(Sulfonamidochrysoidine)。由于拜尔隶属于德国IG Farben公司(与当时美国钢铁公司、美孚石油公司齐名),所以1932年,Farben公司申报了本品的专利。
1932年,拜尔的病理学和细菌学研究所研究主任多马克( Gerhard Johannes Paul Domagk, 1895 –1964年),以保罗埃利希发现洒尔沸散的原理为基础,对染料化合物进行筛选,希望发现具有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即潜在的抗生素。
他和同事通过筛选几千种染料化合物后,发现2,4-二氨基偶氮苯-4-磺酰胺对感染链球菌的小白鼠疗效极佳。接着,多马克又研究了2,4-二氨基偶氮苯-4-磺酰胺的毒性,发现小白鼠和兔子的耐受量为500mg/kg体重,更大的剂量也只能引起呕吐,说明其毒性很小,使用相当安全。
正在这时,多马克的女儿因为手指被刺破,感染上了链球菌,病情危急,无药可救。无可奈何之下,多马克以自己的女儿作人体实验对象,用自己新发现的这种抗细菌药物挽救了爱女的生命。随后,经过几年的临床试验研究,该药物以“百浪多息(Prontosil)”为名推向市场。在缺乏抗生素的当时,它最初几年的表现相当神奇,还挽救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一个儿子的生命。这样,百浪多息作为为人类征服链球菌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的第一个抗生素迅速普及到全世界,使得现代医学进入化学药物医疗的新时代。1939年,多马克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不过因为受到纳粹阻挠,直到二战结束后他才接受该奖。
一方面,拜尔公司对这个药物的市场前景充满了希望;另一方面,百浪多息的神奇,吸引了数百支科学家队伍参与到磺胺类药物的研究当中,不久,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富埃夫妇(Jacques and Thérèse Tréfouël)及其同事丹尼﹒博瓦特(Daniel Bovet,1907 –1992年,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等人揭开了百浪多息的作用原理,即百浪多息在体内能分解出磺胺基因—对氨基苯磺酰胺。
磺胺与细菌生长所需要的对氨基甲酸在化学结构上十分相似,被细菌吸收而又不起养料作用,细菌就不得不死去,并且这种物质是无色的。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化合物的专利早已经过了保护期。
于是大家为了避开专利,纷纷开发相关的衍生化合物。众多第二代的磺胺类药物迅速被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而随后青霉素这种比磺胺药物更有效、有更小副作用的药物被开发出来后,磺胺类药物的市场就小了。
1943年,新开发出来的磺胺吡啶治愈了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的疾病,但因为磺胺类药物由德国科学家最先发现,所以英国报纸把这一功劳给了英国的发现:青霉素。但百浪多息这种药物仍保留到了1960年代才撤市。
争议:有人认为德国拜尔包括多马克等人,当时已经知道了对氨基苯磺酰胺的抗菌作用,但因为其专利已经被申报而转向合成新的、能够申报专利的百浪多息。不过,丹尼﹒博瓦特却对此持不同看法,他于1988年发表文章,称如果没有自己与巴斯德研究所同事们的研究,多马克等人是不了解对氨基苯磺酰胺的抗菌作用的。
另附:
1937年,美国制药商 SE麦森吉尔公司(S. E. Massengill Company),在制造磺胺制剂使用二甘醇作为溶剂,二甘醇的毒性已经为当时知道,但药剂师Harold Watkins并不知情。公司也未做任何动物实验。这种称为“磺胺酏剂”的药物于当年9月份推向市场。导致了100人左右的死亡。由于无法可循,该公司仅受到了很小的处罚,但Harold Watkins因内疚而自杀。
鉴于公众的强烈反应,美国于1938年通过了《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FDA也开始着手制订《GMP》规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