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chengzhi 独立研究人士,目前主要研究:社会热力学、相对论和宇宙学、暗物质、地外文明

博文

棒打不出优秀人才 精选

已有 7549 次阅读 2011-11-15 16:03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育, 狼爸, 虎妈, 萧百佑

  看了科学网博主周涛的文章,才知道现在国内出现了一个叫做“狼爸”的人。之所以取这个外号,大概是与“虎妈”有所呼应。
  从名称上来看,应该是媒体策划的功劳居多。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多半是要向读者售卖有关的书籍。
  “狼爸”真名叫做“萧百佑”,广东人,其4个子女中三个考入北大,令很多人赞叹。当然最感兴趣的还是出版社,在印刷书籍日渐式微的今天,能够找到一个热点,令读者有购买这种笨重且容易受潮长虫子的东西的欲望也确实不容易。
  作为一个教师,我想指出的是,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的因素很多,包括了遗传的因素,也包括了环境教育方面的因素。
  从萧先生这一案例来看,萧先生当年高考获得了广东省第八名,可以看出他的四个子女都有较好的遗传因素。这为他的子女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然而离开了环境和教育因素,则这种可能性就难以转化成现实。诸如古书中记载的方仲永的案例就是典型。
  幸运的是,萧先生的子女在改革开放、国家十分重视知识的环境下成长,而国家这些年来对于教育的投入也非常大,再加上萧先生自己对于教育有着极其独特的理解,其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就有了比较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将其三个子女送入北京大学,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尽管我认为对于其子女们来说,人生道路还很漫长。
  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是萧先生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比如他认为人在12岁之前,具有动物性,这显然与我们现在的主流观点是相悖的。不过通俗地理解起来,也并非全无道理。比如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这一阶段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不太足够的。至少在阶段划分方面,萧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特点。只是没有经过科学提炼,给出的结论自然存在问题。
  我想指出的是,萧先生所采用的棒打、体罚无疑是错误的。他将他的子女的成长归功于棒打与体罚更是谬论。原因很简单,他并没有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如果他真的可以这样来进行推论得出“体罚可以出人才”这样的结论,那我们会有更多的事实来证明,“体罚棒打可以出罪犯”这样的结论更可靠一些。
  那么萧先生体罚和棒打过的子女之所以还能够学习成绩优异,原因在于萧先生的这些错误行为对子女的影响同其他正面有效的教育措施相比,还算是比较小的缘故。我看了萧先生的博客,我感觉到尽管萧先生缺乏比较系统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自己自发形成的对教育的认识还算系统完整,有一定的创造性,值得深入研究。比如我对其中的观点“爱绝不含溺爱,溺爱不是爱而是害”,对子女的教育要有“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就非常赞同。
  尽管我感觉到萧先生的体罚和棒打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然而一个教育问题遇到媒体以后,自然就会涉及到如何迎合不太专业的大众的心理。并不存在的东西,经过渲染以后,往往就会被当作是真的有了。我的担心是,一些家长不明其中道理,机械模仿,就会出现很多悲剧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1477-508286.html

上一篇: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下一篇:答YC:为什么要评价大学教师?
收藏 IP: 202.192.46.*| 热度|

11 吕喆 贺乐 张波 刘艳红 肖重发 李学宽 丁大勇 刘洋 李伟钢 张骥 dulizhi95

发表评论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