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soph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nosophy

博文

瞪眼看着英文,居然不会读音,怎么回事儿呢?

已有 4871 次阅读 2011-11-13 03:10 |个人分类:英语学习|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英文

这是回答网友的一个问题的总结扩展。


汉字难不难?熵值高,当然难。别看反了,熵值高,绝对不等于智商高!既然连汉字都能学会,英文能有什么难的吗?持这种观点的绝对不在少数!

不过,还别说,既然知道汉字难,而学英文用的却是学汉字的方法,不就等于把英文当成汉字学,把英文故意学难了吗?熵值本来就是自然增高的,不但不去降低熵值,却人为地故意增高熵值,能不难吗?

这么个道理,不少人是故意不说出来的!因此很多人,绝大多数人,也根本就不知道。而请大家用小脚趾头来苦思冥想呢,还真不一定想得出来!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举两个字,一个是汉字,一个是英文。这两个字的声音都是小孩子就会的。一般认为,语言学界也普遍认为,大多数小孩子刚开始发出来的音全世界都差不多,用英文的语音学术语,叫作bilabials,bi=2,labia=lips,汉字的意思本文就不用管了。那么,就用这样的小孩子早就会发的音,用符号写出来,一个汉字,一个英文,就是:


妈......ma


现在,用“音形意用”这四个文字的模式,或者叫做因素,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一位文盲,一堆文盲也行,只会说听,不会读写的,但是,需要有点分析能力的,来看看上面这两个符号,分作四点来判断。


1. 哪个容易写出来 (形)

2. 哪个容易发音 (音)

3. 哪个容易看出意思 (意)

4. 哪个容易知道怎么用 (用)


如何呢?很显然,ma容易写,很多的小孩子几乎不用教,就会写,照葫芦画瓢,照猫画狗也行,就差不多了;ma也容易发音,当然需要教,不教不会,可是只要教过了,甚至只需要教一次,再看到ma等等的组合基本的发音都非常接近,也就是容易推理发音,就是ma同其发音是一种necessary的关系;“妈”这个字则不容易写,教过了也不见得写得对,经常要抄写好多行汉字才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小学生一行一行地抄写汉字,甚至没完没了地抄写汉字。更有甚者,在北美的很多学中文的教室里面,有些人学习简体字,有些人学习繁体字,于是,学习简体字的需要抄写5行呢,则学习繁体字的需要抄写8行!为什么?繁体字难写,少写了不会写嘛!


进一步看,“妈”也不容易发音,瞪眼看着也发不出音来,即使教过了,“音”和“形”仍然是死记硬背的关系,下次看见了“妈”还是不一定知道如何发音,还要经常问:“妈,这个字(妈)怎么念?”,“混蛋的孩子,你妈都不认识了!”“妈我认识,可是这个字(妈)我不知道念什么?”“念什么?念妈呗。妈的。”有了混蛋的妈,经常就会有混蛋的孩子了!


而看到“骂”呢,那个“妈”即使认识还是对念出“骂”没用,推理不出来“骂”的发音来,“妈”,即使是“马”同其发音仍然是一种arbitrary的关系,看到“驾”就更没用了,没辙了(难道读成“力口马”吗?)并且,还必须学声调,四声不对,仍然不知所云,等于又加了一层麻烦;“妈”要是没有人讲那是“女马”,不可能知道其意思;当然,ma也没有办法知道意思;怎么用呢?这两个符号,不论哪个,都是没有办法知道如何用的。


至此,不用脚趾头想就应该明白,一共四个特点,四个因素,学英文要利用的就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特点:不用教就容易写英文,只要教过就容易做到看见就读出英文的发音。中文汉字呢?对不起了,做不到!也就是说,用“音形意用”这四个文字的模式来衡量的话,英文,占两点容易的便宜,汉字呢,对不起了,连一点便宜都沾不上!


如果没有用到这两个学起英文来容易的特点,没占到便宜,拼写英文却经常出错,看见英文却发不出音来,基本上就是把英文当成汉字学了:不依赖国际音标就不能读出英文的发音!就像不依赖汉语拼音就不能读出汉字的发音是同一个道理的!而拼写英文出错呢,就像汉字的笔画一样,总是叫不准到底是哪个英文字母,还是把英文当成了汉字来学了。


这不是拼了老命,费了小命,把英文往难了学吗?谁教你们,谁叫你们,这么往难了学的呢?


容易解决吗?非常容易。怎么解决呢?瞪眼看见英文,就是想汉语拼音,也千万别想汉字!中文,那就更别想了!就是说,任何长得不像英文的,就一律别想!也就是,别往难了想,甚至故意往难了想,不就成了吗?


话还得说回来:对于不想学会英文学好英语者,对于根本就不希望教会英语教好英文者,本文等于放屁!太客气了,不是等于放屁,本文根本就是放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9060-507426.html

上一篇:英语到底应该怎样学会/学好呢?--兼谈口笔双译
下一篇:只会母语学外语,用外语竟然出错,错自何来?
收藏 IP: 66.168.244.*| 热度|

4 吕洪波 柳东阳 张骥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