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80年代初,日本学者是这样论述“创造”的 精选

已有 5436 次阅读 2011-11-3 06:34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日本

80年代初,日本学者是这样论述“创造”的

武夷山

 

哈尔滨科技大学科技情报资料室曾出过一份内部(?)刊物叫《科技译文》,其中有些文章还是不错的。比如,1982年第2期的该刊发表了日本学者山田黎明的文章《创造性科学和创造工学》(肇永和译。百度百科查到:肇永和先生是日语专家、教授,1925年生)。我当年做了以下摘抄:

美国某学者指出,在创造性研究问题上有四种观点,即4P

Personality,或曰创造性人格论,这是早已有之的视角;

Process,创造工学(博主注:字面翻译是“创造过程学”,日本人译为“创造工学”);

Product,关于创造成果的研究。空谈创造,没有成果是不行的。这一范畴成为科学史家和技术史家的研究对象;

Pressure,关于创造者面临压力的研究。山田黎明认为,4P中,这方面研究最落后。

日本人不是没有创造性,而是社会环境使其创造性窒息了。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所谓人类完全是自由本身”,这一提法值得玩味。

长冈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川上正光说,把education译成“教育”是历史上的一大误译,应译为“启育”。

美国的J. P.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有四要素:

Fluency,流畅性,指的是构思的大量涌现;

Flexibility,灵活性;

Elaboration,缜密性;

Originality,独创性。

总之,(一)创造工学是促进发散性思考的方法论;(二)发散性思考是自由个性的内发性思考,同创造性的思考面大体相等;(三)吉尔福特四要素是有待实现的理想目标,是可以作为教育成果来看待的。

头脑风暴是集体创造性思考的一种方法,为了促进集体创造性思考,可提出四条标语:

自由奔放;讲求数量;严禁批评;改善结构。

 

博主: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日本人挺有创造性的,但他们也有过“社会环境使其创造性窒息”的阶段。在创造性方面,中国目前大约处于与日本70年代末、80年代初类似的阶段,我们需要突破这一关口。

为什么“讲求数量”?你从一开始就要求每个创意都是高水平的创意,恐怕就提不出什么创意了。中国目前处于SCI论文高产期,有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再多发SCI论文就错了。其实,中国目前多发SCI论文,同头脑风暴寻求创意过程中的“讲求数量”有类似的作用。您从这一角度想过吗?

我并不是说论文质量不重要,您懂的(学习大宝好榜样,表达方式紧跟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503999.html

上一篇:[转载]《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吴孟超院士自序
下一篇:[转载]贾海忠:“让2000多位古今名医为你会诊”
收藏 IP: 219.142.134.*| 热度|

29 钟炳 陈小润 张骥 佟冬 吴飞鹏 李泳 彭思龙 曾新林 赵凤光 杨晓虹 王安邦 吴吉良 魏瑞斌 俞立平 周少祥 李晓园 刘杰 吕喆 张玉秀 陈绥阳 许培扬 梁进 鲍海飞 化柏林 刘颖彪 刘玉仙 crossludo xqhuang iqingji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