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序:科技评价方法基本理论研究——多属性评价面面观

已有 3283 次阅读 2011-10-14 21:08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多属性评价, 科技评价

 

俞立平几年前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我是其合作导师。顾名思义,合作导师既要与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科研,又要对其进行学术指导。可是,就我和俞立平的关系而言,指导的成分不多,主要是合作。这倒不是我故作谦虚,而确实是因为俞立平具备几个突出的优点:研究能力强;善于学习新东西;能长时期围绕着待解决的问题苦思冥想,勇敢攻关。

20079月初次见面时,我希望他下大力气研究科技评价中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学术问题。掰开指头一数,这样的问题还真不少,例如:

1)面对特定的评价对象,科技评价指标到底该怎么选取?现有文献中常见的关于指标选取原则的几“性”(如代表性、独立性、可识别性和可测度性,或其他类似说法)其实对评价工作并没有多大指导意义。

2)初步选定若干评价指标后,如何将评价结果和来自其他来源的相关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对这些指标进行优化(删除不合适的指标)?

3)面对林林总总的评价方法,如何确定到底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评价?是随便选用一种方法,还是依据某种程序或思路来选取?

4)如何给不同的指标赋权?不同赋权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专家主观赋权法过时了吗?

5)有了初步评价结果后,如何将评价结果和来自其他来源的相关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对已经确定的指标权重进行合理调整?

……

在站期间,俞立平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对其中一些问题的解答是令人欣喜的。而且,他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学术问题,如数据标准化方面应注意哪些事项?在众多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强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消除相关性”来减少指标的数量?如果我们将不同方法产生的评价结果加以适当的组合,产生出一个新的、更合理的结果,则到底怎么组合为好?等等。坦率地说,由于本人学力不逮,他提出的一些学术问题是我根本提不出来的,或者即使提出来了,我也回答不了。

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俞立平勤奋耕耘的丰硕果实。

科技评价,是人类的一项永恒的任务,是人性的事业。举凡人才苗子选拔、学习成绩考查、科技资源分配、科研结果认可、科技奖励颁发,等等,无不牵涉评价。既然是人性的事业,就具备所有人类活动的特点:复杂、多变、莫衷一是。比如,针对任何一套评价指标,有些人都会想出歪门邪道来加以应付。你用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我就“发动”各色人等来引用本刊的论文,从而收提高影响因子之效。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是干脆放弃影响因子指标呢,还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地与这帮人斗法,设计出更难“应付”的评价指标?诸如此类的问题,俞立平无暇研究与回答。但是,任何有志于从事科技评价及广义评价者,都要努力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的意思是:评价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希望俞立平继续在科技评价研究领域过关斩将,希望更多具备科学计量学基本素养的研究人员登上科技评价的缤纷舞台,一展身手。

是为序。

 

武夷山

20114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34-496851.html

上一篇:欣喜看到QQ验证码的改进
下一篇:前沿:科技评价方法基本理论研究——多属性评价面面观
收藏 IP: 115.220.195.*| 热度|

5 陈安 陈小润 李宁 赵星 魏瑞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