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sm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eisman

博文

地壳的属性2—以中国及邻区为例

已有 3695 次阅读 2011-9-21 22:2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壳, 属性, 震源深度, 中国及邻区

地震地热说原理:地壳的属性2—以中国及邻区为例

 

地 壳 的 属 性

2)以中国及邻区为例

 

Seisman

 

1资料的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及邻区(20°~50°N70°~130°E200420114.0级以上地震资料。本区自2004年以后不再有所谓“33km”的模糊深度。资料取自ANSS地震目录,相比中国及邻区,震源深度的可信度或许要差一些。

所取地震事件7071个,其中M5.0地震6239个,5.0M6.0地震760个,6.0M7.0地震67个,7.0M8.0地震5个,M8.0地震0个。

地震的深度分布为:15km以内地震3017个,1620km地震255个,2125km地震273个,2630km地震239个,3135km地震683个,36km以上地震2604个。最大震源深度288km

换一个说法是:0km以下地震7071个(图1),15km以下地震4054个(图2),20km以下地震3799个(图3),25km以下地震3526个(图4),30km以下地震3287个(图5),35km以下地震2604个(图6),50km以下地震1881个(图7)。

 

2)中国及邻区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

由图1—图7可见,地表至15km以内的地震分布范围很广,以下深度的地震则逐渐缩小范围。震源深度15km35km的地震分布基本上与图8所示的地壳厚度分布相一致,即地震主要分布在地壳厚度40km45km以上的地区。震源深度50km以上的地震只集中在台湾及琉球、缅甸和兴都库什等3个地震地幔柱所控制的范围之内。

震源深度在15km以内的地震和震源深度在35km以上的地震合计5621个,占地震总数的79.5%。这说明,地震活动要么是与浅表地震构造的活动有关,要么是与深源地震活动有关。中间层的地震活动较少,而且主要分布在地壳厚度大的地区,某种意义上仍然属于上地壳的地震活动。

8取自段虎荣等《利用卫星重力数据研究中国及邻域地壳厚度》(地球物理学进展,Vol.25,No.2,p494499,2010)一文。

 

本文所采用的地震资料取自http://www.ncedc.org/ 网页的ANSS地震目录,谨此致谢。

2011.9.21 初稿)

 

 

 

1  0km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2  15km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3  20km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4  25km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5  30km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6  35km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7  50km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8  中国及邻区地壳厚度反演结果

(据段虎荣等,201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2558-488937.html

上一篇:应县木塔
下一篇:地壳的属性3—全球地震震源深度的分布
收藏 IP: 222.240.194.*| 热度|

2 许浚远 孙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