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自私的基因与利他行为

已有 5676 次阅读 2011-8-31 11:0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基因, 自私, 利他行为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分析道,兄弟姐妹间的遗传亲密度是1/2,而自己和自己的亲密度是1(同胞们是半个自己,而自己就是自己嘛),个体自然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兄妹竞争,希望从父母的可用资源中分得更多的份额。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样的自私是进化的结果而不是进化的动力。譬如,假设,母亲永远只生产同卵多胞胎,就能进化出完全的利他行为?并不见得。自己的身体需求自己最清楚,连同一批次的电脑出故障也不一定相同,即使同卵同胞,怎能总知道对方的需求?完全的利他虽能避免同室操戈,但却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或混乱。股市就是一例,如果同志们都为了别人能赚钱,这个市场很快就会崩溃。不管从什么选择层次(譬如 group selection)看,利他都是不稳定的状态。同样,同胞间各自争利,一般也能各得其所,共同发展(自然,有的会被消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同胞间的竞争常常比外患更加激烈,特别是在独立生活之前。 

其实,按进化的一般逻辑想想,如果同胞间完全利他更有利,完全能够进化出这样的物种,象蜜蜂一样的利他(但一只蜜蜂不是独立的个体,不能以此为例)。如果相同的基因能导致利他,能促进同胞间的合作,更有利于快速有效地繁殖,这种生殖特征是很容易进化出来的。如果兄妹间的利他有好处,其实根本就不用“全部是同卵多胞胎”的假设,即使异卵,也应该进化出完全的利他。 

道金斯在书中也提到九带犰狳,这种动物总是同卵四胞胎,也没发现明显的同胞间的利他行为。这一点也不奇怪,如果利他行为没有明显的“好处”,就不会进化出来。父母对子女的利他行为则不同,没有这种利他行为,就没有后来者。所以还是那句话,自私的基因论点没错,只看你怎么理解。 

把上面的分析扩展到亲子冲突中,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如果亲子之间减少冲突甚至根本没有冲突更有利于基因的扩散,为什么亲子冲突还广泛存在?以道金斯分析的小鸟为例,如果它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糟糕到这样一种程度:继续消耗亲代投入获得的收益是B(当然是将来的生殖收益),同样的投入让给兄弟姐妹获得的预期收益大于2B(因为他们亲密度是1/2),这只小鸟就应该主动放弃争食,安然地死去。就凭常识,这肯定不是事实。而在自然界,这种判断是不可能的,孩子没法判断母亲和兄弟姐妹的生殖潜力,而母亲却有能力大概判断孩子的状态,尽管孩子常常会欺骗。自然选择是一个粗糙的过程(尽管创造了精细的人类大脑),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就只能大概这样规定:如果你(生存机器)很幼小,就尽量从父母那里争取资源;如果你做了父母,就让白白浪费资源的小家伙去死吧。 

在看似不应该的地方滋生出永恒的冲突,的确是自私的问题。然而,没有这种自私是不行的。一对夫妻,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社会常常把许多精力用于内耗,这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利他行为的存在及其合理性。我觉得,越是低等的生命,“判断”亲缘关系越是可能。譬如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胞的后代,它能比较稳定,说明菌落发展到一定的密度,就能互相克制,不至于使资源快速耗尽。细菌的“判断”标准可能很简单,可能只是一种特定的化合物。菌落的稳定,可以理解成“个体” 争斗的平衡,也可以理解为它们互相谦让。菌落的稳定也给我们另一个启示,繁殖不是越快越多越好,“克制”繁殖的欲望也很重要。在进化过程中,必然出现过五节制繁殖的生命,但它们注定要灭亡。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4394-481425.html

上一篇:利他行为的错觉
下一篇:性别的进化-1
收藏 IP: 222.173.104.*| 热度|

3 杨月琴 郭桅 zg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