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张薇:中国科技期刊文献渊源及研究价值: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

已有 3308 次阅读 2011-8-27 09:33 |个人分类:姚远纪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姚远,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 期刊文献, 中文科技期刊史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薇研究员在核心期刊《情报杂志》2011年30卷7期发表:中国科技期刊文献渊源及研究价值——说姚远《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的特殊意义。

中国科技期刊文献渊源及研究价值_说姚远_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_的特殊意义.caj

 

中国科技期刊文献渊源及研究价值

———说姚远《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的特殊意义

张 薇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西安 710054)

摘 要 解读、梳理和评析《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在中国科技期刊文献研究中的价值。其研究结果表明:自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唐大烈创办《吴医汇讲》和1815年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来,中国已创刊3万余种期刊,其中科技期刊约有近万种。目前国内仅有西北大学姚远团队对这一特殊文献进行研究,其新出版的《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是期刊文献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继续开拓这一

方向极有价值,且刻不容缓。

关键词 科技期刊文献 中国科技期刊史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

中图分类号 G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1)07-0038-03

The Landmark Achievem ent of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on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the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 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M agazines inM odern ChinaW ritten by Yao Yuan

ZHANGWe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 Shaanx,i Xi’an710054)

Abstrac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interpretation, survey and analysis, combing and summarizing the origin, status and research value of theliterature study about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The results show thatChinahas foundedmore than30,000kinds ofperi-odicals, ofwhich there are nearly thousan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sinceTangDalie foundedWuyiHuijiang in the57rul-ing year (1792) ofQing EmperorQianlong and themissionaryW illiamM ilne foundedChineseMonthlyMagazine, the firstChinese jour-nal ofmodern significance, inMalacca in1815. As the only team having conducted research of this greathistoricalwork so far, YaoYuanand his team members inNorthwesternUniversitymade greatcontribution, and his newly publishedmasterpieceTheDevelopmentofSci-entific and TechnicalMagazines inModernChina is one of the landmark achievements of the periodical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it is valua-ble,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expand this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 journals literature the history of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DevelopmentofScientific and TechnicalMagazines

inModern China

0 引 言

由山东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姚远所著的《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一书[1],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项目资助的课题。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为之作序。全书近100万字,时间上限上溯至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下迄于民国

末年(1949),重点考察了369种科技期刊,按出版地分省、市、区,并附有2 845种期刊的名称、主办单位、出版地、创刊时间、刊期、馆藏等重要信息。该书涉及的2 800余种科技期刊,下限截止于民国末年的1949,保存时间至少都在60年以上,晚清的期刊保存时间最长者达到218,保存时间最短者也达到了100年。这是迄今所知国内规模宏大的一部工具性科技期刊文献研究专著,也是科技期刊文献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该著的出版,让我们感触到中国历史上期刊文献的抢救性发掘和研究的紧迫性,刻不容缓。

1 廓清科技期刊文献的渊源

该著从期刊的概念界定出发,论述了世界期刊、世界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文献的历史渊源,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科技期刊演化的轨迹。该著在述及期刊的概念时指出:“期刊”或“杂志”在英文原称为“Magazine,法文原称为Magasin,本意有“仓库”、“知识的仓库”、“军用品供应库”等意思,有时也以“Journal”一词来称期刊或杂志。166515日创刊于法国巴黎的《学者杂志》(Journal des Scav-ans),即采用Journal一词,这在法文和英文中并无区别。在中文里, Journal有时被译为或对应以“学报”(Learned Journal),但其本义仍为期刊或杂志。“期刊”或“杂志”在英文中还有Periodical的表示,该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乃天体星球轮转一匝之周期,而期刊按规定时间出版,意犹星球轮转[2]。在述及世界期刊文献的起源时指出:1588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创刊的《书市大事记》半年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期刊;166515,法国议院参事戴·萨罗律师(Denys de Sallo)创刊于巴黎的《博学者杂志》(Journal des Scavans),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学术期刊;166536,英国皇家学会秘书亨

利·奥尔登伯格(Henry Oldenburg)在伦敦主笔创刊的《哲学汇刊———世界各地有创造才能者当前的探索、研究和劳动的若干总结》(PhilosophicalTransactionof theRoyal Society,1776年更名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刊》),是迄今仍在出版的科技学术期刊以及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科技学术期刊。

在述及中国期刊与科技期刊文献的起源时指出:中国在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江苏吴县人唐大烈创刊第一份接近现代意义的中文期刊———《吴医汇讲》,标志着在传统丛书、丛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文期刊的萌芽;清嘉庆二十七年七月初一日(181585),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中国第一份文理综合性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Monthly

Magazine),清道光十三年六月九日(1833725)在广州又创刊文理综合性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EasternWesternMonthlyMagazine),成为在我国境外和境内出版的两份最早的文理综合性期刊,标志着由英国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马礼逊(MorrisonRober,t17821834)将西方期刊文献形式输入我国。在述及科技期刊文献发展现状时指出:世界期刊

生生死死已经有上百万。截止到2001年底, ISSN(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Number)网络已标识了1 037 156种连续出版物(包括正在出版和已停止出版),形成世界最大规模的连续出版物文献数据库。ISSN网络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下建于1972年。该网络是政府间的合作组织,网络由国际中心和国家中心或地区中心组成,目前已建76

个国家中心和地区中心,国际中心设在法国的巴黎,中国的该中心设在国家图书馆。

2 彰显科技期刊文献的研究价值

人类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创造和发明的新规律、新技术、新方法、新学说、新知识和新成果等,大都是先在科技期刊上发表,才能被广泛传播、交流、推广应用,最终得以社会认可,转化为生产力。科技期刊文献是既区别于图书文献,又区别于报纸文献,独具一格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早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即认为,“目前世界上科学成果发表的方式主要是依靠33 000多种科学期刊”[3]。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作为重要知识载体的科技期刊在促进和提高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我国知识创新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推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期刊是一种重要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科研论文(科技成果)产出的主要表现形式,已经成为培育新学科和培养科技新秀的重要途径。期刊论文的发表量也成为衡量科学研究机构、科学工作者科学研究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与图书相比,科技期刊可以避免其出版周期长的弊病;与报纸相比,可避免其缺乏系统性、开拓性和学术深度的弊病。相比之下,科技期刊兼有图书和报纸二者之长,在内容方面又兼有专门性与系统性的特

,又有新颖性、多样性和连续出版的特征。因此,科学技术期刊由于出版周期短、系统性强、内容新颖、信息含量大、学术概念准确、严谨以及检索方便等优势,几乎已成为发表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最为理想的选择。

自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唐大烈创办《吴医汇讲》以来,我国已创刊了3万余种期刊。其中科技期刊约有近万种。19世纪以来,期刊取代1618世纪科学家间的通信形式或图书形式,成为科学知识传播、交流和存储的主要载体,是最便捷、最易于传播和保存、利用率最高的载体形式。图书情报界学者的统计显示,现代图书馆采购经费中70%80%用于期刊采购。有关学术期刊引文类型分布的统计表明:期刊文献已经占各种总引文量的46.20%~ 86.35%,且引自期刊的引文比重呈逐步扩大的趋势[4]。“核心期刊”一词成为国内学界使用率最高的话语之一。英国学者迪克认为:“假设没有定期刊物,现代科学当会以另一途径或缓慢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且科学和技术工作也不会成为如同现在一样的职业”[2]。因此,

究近代中国科学传播史必须从研究近代中国期刊的演化入手。

这些结论表明:科技期刊文献无论是历史文献还是当代正在生成的文献,已日益显示出在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成为传播新思想和传播新成果最为有效的文献载体,已成为当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切均源于历史上数万种期刊的传承和积累。但由于百余年来期刊文献馆藏的高度脆弱性,故对科技期刊历史文献的抢救性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是《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所在。

3 创新研究方法,明确研究重点,形成研究团队

该著展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证明了一支科技期刊文献研究团队已经初步形成,明确了研究重点,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风格,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对360余种科技期刊作了抢救性的个案研究,包括时代背景、办刊旨趣、编辑出版特征、传播策略、地区差异等。这特别符合由个别、特殊,再到一般,然后再以此为指导,认识新的个别事物的认知规律。因此,该著先按文理综合性期刊、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基础科学期刊、农学期刊、医学期刊、工程技术期刊等大学科类别剖析了360余种期刊个案,又按省市区分类附录了2 800余种期刊。这就从个案和概貌两个视角考察了整个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和演化,既有深入的个案分析,又有区域分布、学科分布,可纵横交错地去全面认识科技期刊发展的规律,这是期刊文献研究方法的重要创新。以西北大学姚远为首的科技期刊文献研究团队将晚清民初时期的期刊文献作为研究重点,予以抢救性发掘。在其研究过程中发现,现存的19世纪初期、中期传教士创办的很多期刊已经轶失相当严重,国内所

存残缺不全。民国时期的期刊文献也成为最脆弱的文献。南京大学图书馆创建的本校馆藏民国期刊文献数据库,对保存原始期刊文献很有价值,只可惜数量有限。中华书局等影印出版了一部分晚清以来的期刊,但也还远远不够。仅存的晚清民国期刊虫蛀、受潮霉变、毁损严重,有的已经不敷翻触。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期刊文献保存状况堪忧,亟待采取措施予以重点保护,对其进行抢救性研究迫在眉睫。所以,姚远团队目前将文献抢救重点放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应该说是非常适宜的选择。该著的出版,从另一角度说明一支科技期刊文献研究团队已初步形成。姚远近些年一直致力于科技期刊史学研究,同时重视团队建设,目前形成了一支以陕

西为主辐射全国的20余人的研究团队。姚远所在的西北大学,1999年以来又从新闻传播和科学技术史两个研究生学位点开始招收博硕士研究生。目前,经毕业1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在读的尚有近20;其研究方向与选题均与期刊文献有关。已经有关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格致汇编》、《利济学堂报》、《北直农话报》、《亚泉杂志》等博硕士学位论文收入中

国优秀研究生文库。2006,以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西北大学出版社、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主,成立了“西北大学编辑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所”,隶属于西北大学。次年即研究所为依托申请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目前,围绕“晚清民初期刊演化与科学传播”的研究方向,已经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形成了110万字的专著———《近代中文期刊科学传播史》。这与《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和《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一起构成科技期刊史研究三部曲。此外,国家教育部科技司所属的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也拟投入巨资,由姚远作为首席专家编纂《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

4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的特殊意义

本人以为,该著的特殊意义主要表现在其“深挖井”式个案研究的展开,按专业期刊和区域分布不同层面展开以及对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的新拓展。

a.多角度的逻辑展开展现了独特的研究方法。该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弥补了以往“多笼统研究、少个案解剖,多欧美、少中国,理论移植”的偏颇,为厘清中文期刊科学传播史提供了更多的个案支撑或实证结果。为了弥补个案研究的单一性缺陷,又选取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期刊和农学、医学、工程技术期刊,逐层展开。为了弥补专业期刊研究的抽象性缺陷,又以附录的形式按照京津沪等核心城市和冀、察哈尔、蒙、晋、辽、吉、黑、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川、贵、云、西康、陕、甘、宁、青、新、港澳台,以及海外中文科技期刊和境内外文科技期刊,呈区域展开。这就描绘了纵横交错的科技期刊文献发展与演化的一幅壮丽画卷,使读者可从各个感兴趣的视角阅读和利用这些科技期刊文献。

b.开拓了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新领域。自从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期刊逐渐成为传播科学技术最重要的媒介。然而,从科学技术史角度对其所做的研究甚少。目前,虽然有一些有关科技期刊的研究,却大多仅局限于媒介形态的研究,或侧重于其编辑出版工作的研究,而对期刊所传播的科学技术内容的研究大多浅尝辄止,或零散而不系统。姚远的新著首次对

晚清民国期刊所传播的科学技术内容作了全面系统的历史考察,不仅开拓了新闻事业史研究的新方向,也开拓了科学技术史和科学传播史研究的新领域。另外,在所涉范围方面,以期刊的编辑出版传播为“经”,以科学传播为“纬”,首次描绘出中国近代科技期刊以科学启迪民智、改造社会的壮丽图景,尤其是着墨于“五四”运动前夕科技期刊在营造科学与民主的气氛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该著是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参考文献

[1] 姚 远.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上中下)[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 姚 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贝尔纳,伍况甫译.历史上的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4] 黄晓鹂.我国期刊管理工作研究[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责编:王平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5-480066.html

上一篇:香港科学家证实时间旅行不可能!
下一篇:李晓霞,姚远:《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的传入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