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一次发博文,虽然申请失败了,但得到了那么多朋友的鼓励,真得谢谢大家。
以往在实验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没个人诉说,在这里发现有这么多的朋友在关注着自己,真的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我在读硕士的时候,导师是“长江学者”,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对于学生的指导是比较少的。最直接的受益是,我在投文章的时候,老师帮我改了论文,我至今还记得站在老师旁边那种忐忑的心情。看着自己好不容易写出来的句子,被老师无情的删除,还问我说,你就会这几种表达方式了,就没有别的可说了,我那个紧张啊。好在论文很快就顺利发表了,那是我的第一篇sci论文。
为了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我放弃了直博的机会,回到家乡工作了。我们这个研究所,核医学是特色,但我是学生物的,要在这里找到定位真的不容易。首先,核医学,目前用的最好的就是FDG,大部分还只是诊断用途,真正能起治疗效果的,就是I131治疗甲状腺疾病,这也是我们临床附属医院的特色。因此,我们的研究团队里大部分人是做化学合成的,做一个标记前体,然后标上锝啊,碘啊,或者是正电子的F,在造一个肿瘤模型,看一下显像效果。我们这有一个重量级武器,就是microPET,可以做小动物的活体显像,有感兴趣的老师可以来看看,交流合作。
说了这么多,这些工作中,我都插不上手,因为化学不是我的专业啊。所以在这个核医学特色的单位里,一概核医学的会议我都参加不了。那我这几年都做了些什么研究呢?我刚到组里的时候,组长说我们课题组是做老年痴呆的。我看了两个月文献,就开始造起了神经损伤的模型,然后用药物干预。这期间,我开始搭建一些平台。要知道,几年前,我们科研部连个western都没人做的。就这样,把western,FACS,real-time PCR,plasmid构建这一系列的平台都搭起来了。因为也没个人走在前面指导,基本只能自学加向同学网友请教。这些平常的实验说起来容易,但要在我这里本地化就需要一些摸索了。这么多实验材料要采购吧,一些参数要调整吧。加之这两年还要帮带研究生,实在是耗费了不少精力。刚来单位的时候,帮瓶子,养细胞,订试剂,写文章,报课题,都是我一个人挑了。目前有了学生,至少瓶子不刷了,细胞也学生养了,但是他们毕业的任务就落到我头上了,每次都要挖空心思的给他们想课题。
目前共发表了6篇论文,但影响因子总在2-3徘徊。我想打破这个局面,冲刺一下5分以上的文章。目前手头上有一些数据,还要添一些更深入的研究。所以最近忙着做双荧光报告基因的检测。后面再打算开展EMSA,chip的实验。由于这些实验以前都没有接触过,估计又要花点精力的。
我一直这么想,虽然我在一个小研究所,平台不是很好。但既然人家能做,咱为什么不能做呢?只有这些实验技术都掌握好了,我们有了新的想法才能马上高效得付诸行动。这会费一些时间,但自己在摸索的过程中,也加深了理解,未尝不是好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9289-478559.html
上一篇:
基金申请失败,第一次发博文,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下一篇:
至今没有收到基金的评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