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央金的舒服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yq 追求让人充实,分享让人快乐!!!

博文

今天,你排毒了吗-----青藏高原之大黄篇 精选

已有 14410 次阅读 2011-8-11 21:34 |个人分类:舒服轩|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青藏高原

  大黄为常用中药----清热泻下,消肿止痛

 

药材基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

化学成分:大黄含有蒽类衍生物、茋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

性味:苦,寒。
归经: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

功效:

 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炎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现代医学证明,本品具有导泻、利胆、保肝、抗溃疡、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路边的野生大黄---像是卫兵一样排列在路的两边,蔚为壮观!

 

 

 

 

 

 

 

 

 

 

 

 

 

 

青海省海东地区栽培大黄-----个个人高马大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野生大黄----高山上的挺拔

 

 

 

 

             

 

药材采收:
 大黄移栽后,一般于第 3、4年7月种子成熟后采挖,先把地上部分割去,挖开四周泥土,把根从根茎上割下,分别加工。北大黄挖起后不用水洗,将外皮刮去,大的开成对半,小团型的修成蛋形。可自然阴干或用火熏干。南大黄先洗净根茎泥沙,晒干,刮去粗皮,横切成7~0cm厚的大块,然后抗干或晒干,由于根茎中心干后收缩陷成马蹄形,故称“马蹄大黄”。粗根刮皮后,切成10~13cm长的小段,晒或炕子即成。

炮制: 
  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
  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
  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
  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出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
  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2g;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外煎;或用开水泡渍后取汁饮;研末,0.5-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煎液亦可作灌肠用。大黄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则泻下作用较缓而长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热;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
生境: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较阴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资料来自百度



博物之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0428-474255.html

上一篇:有谁会记得这世界她来过--------雪山上那朵格桑花
下一篇:青藏高原散记------风云隆务寺
收藏 IP: 222.141.54.*| 热度|

42 武京治 陈湘明 李学宽 武夷山 张玉秀 杨华磊 刘庆丰 刘洋 孟津 马峥 余昕 梁俊红 张婷婷 侯晋军 王德华 刘光银 鲍海飞 杨正瓴 曾新林 雷栗 高建国 傅云义 刘全生 王启云 肖重发 丛远新 葛肖虹 李振杰 杨秀海 余世锋 岳金星 李晓园 苗元华 徐耀 王江艳 王芳 鲍永利 赵凤光 张树风 郑永军 tuner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1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