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乡随俗]
伍加,2008-11-13
风俗习惯是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是某个特定区域内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当地文化的组成部分。比如中国人把红色作为吉利、喜庆的颜色,新娘穿红袄戴红盖头,西方人结婚时新娘则穿白裙戴白纱;中国乡村的葬礼上死者的亲属都穿着白色衣服,而欧美人则以黑色作为葬礼的颜色。严格地说,由自然条件形成的行为规范叫作“风” ,由社会文化造成的行为规范叫作“俗” 。入乡而不随俗,轻者冒犯别人而不自知,重者引起纠纷,甚至酿成战争。反之,入乡随俗,就容易与当地人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比如在中国有人打了个喷嚏“啊-啊-嚏-业!” 声如洪钟,地动山摇;旁边的人说:“你老婆在想你呢?” 打喷嚏的人说:“谢娘子牵挂。” 尴尬局面顿时化解。而在美国有人打了个喷嚏“阿-秋!” 先重后轻,十分压抑;旁边的人说:“保佑你。” 打喷嚏者说:“谢谢。” 旁边的人再说:“不客气。” 即使素不相识,这种客套话就使双方距离拉近了。
在当今中国,请客吃饭,宴宾喝酒,已经成为经济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从而形成了一套风俗习惯,姑且称为中国的酒文化。懂得酒文化,你就能挥洒自如,如鱼得水;经商办事,进退有方,游刃有余。反之,不懂酒文化,你就显得与当地人格格不入,真正成了卡在中西文化之间的边缘人。伍加在2 0 0 8年暑期游玩了华南、华中、华北的七个城市,酒席吃多了,逐渐悟出了一些道道儿,写出来与诸位分享。遗漏之处,请大家补充。
酒桌上的规矩很多,下面以八人酒席为例,略加说明。假定有两位客人,分别称为“主客” 、“二客” ;六人作陪,分别称为“主陪” 、“二陪” 、“三陪” 、“四陪” 、“五陪” 、“六陪” 。宾主的座次排列是很有讲究的,你若是贵宾,千万不要进门就坐,而是要随主陪按次序入座。八人包间的座次安排如下图所示:
主陪是请客者,通常是领导或辈份最高者。主陪坐在面对门口的位置,面前的餐巾叠成V字形状插在杯子里。二陪坐在主陪的对面,也常常是买单的角色。四陪与六陪之间的空位称为“菜口” ,在高档讲究的餐厅,侍者一定是从菜口上菜的。坐在六陪位子上的人一般地位较低,常需端茶倒水,殷勤伺候。
如果席上有整鱼这道菜,鱼头对着主客,这是对上菜人的基本要求。如果鱼头对准你,说明你是贵宾。当然在非正式的场合,也有“头三尾四,腹五背六” 的说法。就是说,鱼头对准谁,谁就要连喝三杯;鱼尾对准谁,谁就要连喝四杯,等等。如果有人把鱼眼抠出,放到你的盘子里,这是“高看你一眼” ,你一定要表示谢意。
会不会敬酒,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力强弱的方式。敬酒时,若对方是上级,或身份比较特殊,自己的酒杯口不可高出对方的杯口,以示尊重,并且一定要恭维几句,不要只喝闷酒。反过来,若你自己是领导,就不要把自己的杯子放得太低,否则别人就无法端杯了。用酒杯轻嗑桌上面的转盘,表示向围桌而坐的全体人士敬酒碰杯。这种敬酒方式叫作“联网” ,经常用于人数众多的情景。
敬酒时,上身挺直,双腿站稳。通常敬酒是单手举杯,重大场合也可以双手举杯,即右手拿起酒杯,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面带微笑,目视对方,待对方饮酒时,自己再跟着饮。当“干杯” 后,还要手拿酒杯与对方对视一下,以表礼貌周全。
敬酒的顺序一般用逆时针方向依次敬酒,避免厚此薄彼。但也有按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宾主身分来决定敬酒的顺序。若有贵宾,通常是多人敬一人;除非自己是领导,要尽量避免一人同时敬多人。敬酒的态度要热情大方,措辞得当,内容简短,诙谐幽默,既有礼貌,又不显得庸俗。敬酒的常用术语包括:
“同起” --共同举杯喝酒;
“请了” --干杯;
“喝高了” --喝醉了。
伍加最喜欢的一句敬酒词是:“我喝完,你随意。”
敬酒的潜规则是“感情深,一口扪;感情浅,舔一舔。” 但不可用此话在酒桌上逼人喝酒,劝酒要适度,切莫强求。大伙在一起喝酒,既要让宾主尽兴,又不能有人喝醉出洋相。据说有些高人,如前总理周恩来,掌握有“来者不拒,大喝不醉” 的绝招。武功高强者,能发动内功将酒“逼” 出体外。此乃道听途说,并未实证。对于回中国探亲、访问、做生意的人,很有必要在行前理解当今中国的酒文化。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武艺再多也不压身。
入乡问俗,不犯错误;
入乡随俗,不显特殊。
从众自得,尽情溶入。
伍加,2008-11-13
http://www.sciencenet.cn/blog/伍加.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