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chengzhi 独立研究人士,目前主要研究:社会热力学、相对论和宇宙学、暗物质、地外文明

博文

《科技汉语语法纲要》——3 虚词

已有 4842 次阅读 2011-5-20 20:5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3 虚词
  就汉语中虚词的个数究竟有多少来看,现在基本上没有精确的数据。这种误差主要反映在对什么是虚词的理解不同。比如崔应贤对一些常用的虚词,如“连”、“了”、“的”等做了比较全面的综述[1]。从他的综述情况来看,对于什么样的词汇是虚词,某一个虚词所代表的确切含义是什么,现在都是存在很多争议的。
  现代汉语中所使用的虚词大概数目,应该是在几百个左右。比如王力先生认为现代汉语虚词大概是八百个,常用的也就是三百五十多个[2]。张亚军指出现代汉语虚词大概有700多个[3]。张谊生, 张斌则收录了1170个虚词[4]。陆俭明估计常用的汉语虚词大概二三百个[5]
  近几十年来专门研究虚词的著作也非常多。比如景士俊等人的著作都是专门针对虚词进行论述的[6] [7][8][9][10]。近几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开展的比较广泛,其中必然涉及到虚词的问题。一些学者在自己的著作中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观点[3][11]
  在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词的机器处理方面近几年来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一些学者尝试建立面向机器的虚词词典[12][13],并对用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时,虚词的应用作了深入的研究[14][15]
  本文采用虚词不能作为句子成分的观点,将虚词分为以下几种:
  结构虚词、时态虚词、语气虚词、连接虚词、中介虚词
  在科技汉语中,虚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用来分割词汇。
  2、用来反映句子的时态。
  3、用来连接句子。
  4、用来改变句子的类型。
  5、用来反映对象、时间、空间等。
  这里采用王宁、庞月光所编写的教材《汉字汉语基础》所选择的虚词[16],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归类。这里一共选用了115个虚词(字)。
  3.1 结构虚词
  包括:的、地、得、所、连
  结构虚词作用主要有两个:
  1)用来分割词汇,特别是多字词汇。
  2)用来分割句子元素的主要虚词。
  例如“得”、“所”可以用来分割补语;“的”可以用来分割定语;“地”可以用来分割状语。
  例如:我所拥有的房子升值了,可以卖出好价钱。
  3.2 时态虚词
  单字时态虚词包括:了、已、着、过、当、曾、近、将、正、前、后
  双字时态虚词包括:曾经、过去、过往、当时、已经、将要、正在、继续、以来、直到
  时态虚词用来表示句子的时态。
  例如:“他回到家里了”、“火车从A身边行驶过使用了6秒”等,这里的“了”“过”表示完成时态。后者同“火车从A身边经过需要使用6秒”的含义有些不同。如果将“经过”看作是一个二字词汇,则句子中没有使用时态虚词,这表示一般现在时态。如果将“经”看作是一个单字词汇,则“过”可以被看作是时态虚词,则该句子表示现在完成时态。
  “我着急着呢!”,这表示的是现在进行时态。
  “我已经观看过这部电影”,表示过去完成时态。
  当然除了时态虚词可以表示时态以外,一些实词也具备一定的时态的含义。比如昨天、今天等。
  3.3 语气虚词
  语气虚词用来表示某种句子的类型。比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包括:啦、的、呢、吗、吧、啊、罢了
  3.4 中介虚词
  中介虚词简称介词。
  常见的单字介词有:
  表示时间中介:自、从、趁、到、当
  表示方向中介:在、沿、往、朝、向、由
  表示位置中介:中、间、里、外、上、下、前、后
  表示并列关系中介:同、与、跟、和、除、比
  表示逻辑关系中介:对、把、被、将、给、于、以、为、据、按、照、凭、经、因
  汉语句子中也经常使用二字介词。构成二字介词的条件是其中必须至少包含一个单字介词。
  常见的二字介词包括:
  表示时间中介:趁着、当着、自从、以来、以后
  表示方向中介:顺着、沿着
  表示位置中介:之中、之间、里面、外面
  表示并列关系中介:除了、相比
  表示逻辑关系中介:为了、经过、依照、按照、遵照、对于、关于、随着、为着、通过、根据
  介词的应用往往跟句子的时态有密切联系。例如“自从”、“以来”,与之相对应的是现在完成时。这与英文中since的应用是一样的。
  3.5 连接虚词
  连接虚词简称连词,常见的连词有:
  单字连词包括:和、跟、同、与、及、并、或、而。这些单字连词通常用来作为主语或宾语的补语。
  二字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完整的句子。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才能、如果、既然、否则、而且、并且、或者、即使、只要、无论、为了
  连接虚词与表示并列关系的介词相比,区别在于连词连接的是两个具备完整结构的句子,而介词则用来在词汇(或短语)和句子之间起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应贤.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与研究入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 王力, 北京市语言学会. 现代汉语讲座[M]. 知识出版社, 1983.
[3]  张亚军. 对外汉语教法学[M]. 现代出版社, 1990.
[4]  张谊生, 张斌. 现代汉语虛词[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5]  陆俭明. 现代汉语语法硏究敎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6]  景士俊. 现代汉语虚词[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0.
[7]  李晓琪. 现代汉语虚词讲义[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8]  陆俭明, 马真. 现代汉语虛词散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9]  马真.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 商务印书馆, 北京, 2004.
[10] 齐沪扬, 张谊生, 陈昌来.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J]. 合肥: 安 llttt 育出版社, 2002.
[11] 张谊生, 陈昌来. 现代汉语虛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12] 昝红英, 张坤丽, 柴玉梅, et al. 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研究[J]. 中文信息学报, 2007, 21(005): 107–111.
[13] 刘云, 俞士汶, 朱学锋, et al. 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5.
[14] 昝红英, 朱学锋. 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汉语虚词研究与广义虚词知识库构建[J]. 当代语言学, 2009(002): 124–135.
[15] 俞士汶, 朱学锋, 刘云. 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J]. 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
[16] 王宁, 庞月光. 汉字汉语基础[M]. 科学出版社, 1996.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1477-446272.html

上一篇:偶数多字词汇的消歧问题
下一篇:《科技汉语语法纲要》——科技汉语句子的时态
收藏 IP: 116.199.85.*| 热度|

2 袁贤讯 焦淑尧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