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杀手久坐之害知多少?
已有 5647 次阅读
2011-5-15 07:56
|个人分类:科普集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糖尿病, 高血压, 久坐, 心血管疾病, 早逝
世界卫生组织行为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久坐方式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十大原因之一,可增加几乎所有疾病的死亡率,增加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肥胖、结肠癌、胆囊癌、乳腺癌、脂肪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症、抑郁和焦虑等疾病的危险性。
-
美国癌症协会等机构研究人员针对12万多美国人的调研表明,久坐不动的人要比经常活动的人更容易折寿。与每天坐3小时的女性相比,每天坐6小时的女性更早死于各种疾病的风险要高37%;而对男性来说,这一风险要高17%(博主:你每天坐多久)。
-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对9240名70-75岁高龄的老人调研表明,久坐会使男性的死亡几率增加28%,对女性来说则会翻番(博主:不仅久坐对女性的危害更好,压力、疼痛等等对女性的危害普遍高过男性,不过女性寿命却更长,可能是由于身体敏感性高,能及时化解之故吧)。 。
-
英国科学家对数千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与酷爱体育锻炼的人相比,久坐不动的人衰老更快,拥有的端粒长度要衰老10岁。
-
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如果坐得太久可能会增加患病和死亡的几率,不论他平时是否定期锻炼。研究负责人巴克说,当一个人长时间保持坐姿时,他体内负责调节葡萄糖和脂肪的基因就会停止工作。该结论是研究人员在过去数年内对1.7万名加拿大人展开跟踪调查后得出的
-
久坐不动还会增加患静脉血栓导致猝死的风险。英国《皇家医学会志》近期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每天固定一个坐姿3小时以上的人,患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是其它人群的2倍(您呢?),有4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发生肺动脉血栓,其中,5%~15%是致死性的,所以,静脉血栓栓塞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在美国,每年死于深静脉血栓引发的肺栓塞的人数超过了艾滋病、乳腺癌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总和。
-
有调研表明: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的人与少于2小时的人相比,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性增加80%,因其他原因死亡的危险性增加46%。
-
有调研表明,久坐少动者患冠心病的风险要比经常运动的人或体力劳动者高4倍。也有资料表明,35岁以上的久坐少动者比经常运动者脑梗塞发病率增加136%,脑出血发病率增加220%。
-
澳大利亚针对1939人的调研表明,久坐超过10年的男性,患上结肠肿瘤的可能性增加94%。该研究还发现,习惯于坐着办公的男性,比经常需要走动办公的男性患上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要高30%。
-
久坐易致肥胖。2007年11月29日,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指出,当人们坐着时,一种负责燃烧脂肪的酶就停止了分泌,从而失去了控制体重的机会。因此,总是久坐不动,想要不胖也难。
-
如何应对久坐致命危害?
首先得运动,坚持运动一段时间,塑造出健康的体质后,想久坐都难,下面列举一些朋友的心得:
-
昨天还是过得比较开心得,运动量够了身体就舒服很多
-
今天得运动任务又没有完成,身体没有拉开不舒服
-
晚上7点半慢跑40分钟,没感觉今天运动很少,不爽,哼哼
-
觉得该运动一下了,长时间的坐着已经让我的腿僵直,没有感觉了,夸张了点,可就是这感觉
-
有时候没时间几天没玩,就像缺了什么似的。那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很多男生喜欢到篮球场和足球场运动,因为运动之后那种浑身舒畅的感觉确实容易上瘾,有时候一天不运动浑身就不舒服
其次,得全身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将久坐风险降至最低。久坐之所以会危害身心健康关键是因为导致血液循环变慢(易致血压升高,心脏功能减退),肌肉活动停止(导致僵硬、萎缩,酸痛),新陈代谢减缓(糖尿病,高血糖等)……而全身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则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活动好全身肌肉,加速新陈代谢,极大地缓解久坐风险。譬如:
不经意地慢慢打字,我们则常常只有手臂甚至仅双手在活动,肩胯腿则处在松懈状态,而且,主躯干也更偏向于低头弯腰的粗短肥胖状态,从而塑造着相应身材。而且,精神多不振,注意力涣散,容易懈怠。
尝试着努力提高打字速度,至极致(至少,须努力将十指移动至每个键盘的时间缩短至极致),我们则会发现,不仅肩胯会协调起来发力,而且双腿也会用力撑地并前后移动(则能极大地缓解下肢静脉血栓之险)以协调十指的发力打字。我们还会发现,此刻神清气爽、志明,更加精神、振奋,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效率更高。
我们还会发现,腹部、臀部等内收得更紧,脊柱伸展得更直,身体更趋于苗条挺拔状态,从而塑造着苗条挺拔身材。
所以,即使翻腕、敲字等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均可由全身协调完成,既快又好,还能使整个身心受到充分均衡的锻炼,孙禄堂等传统武学大家将这种全身心做好每一个细微动作的理念称为“中和”(我则简化为“和谐”),并以此理念指导创编了享誉世界的太极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4673-444290.html
上一篇:
科学网朋友有关肉食、素食、牛奶等常见问题之误区下一篇:
动物蛋白的可能的致癌危害及化解方法(完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