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上半年——菜卖不出去了!去年菜农可以卖七元到十几元一斤的菜,一两元一斤、甚至几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同比十几倍的下降!!
2009年下半年——中国的蒜价发飙了,从08年的每公斤几毛钱疯涨到最贵的每公斤9元钱。同比40多倍的增长!!
专家们说:09年大蒜的疯狂是因为08年大蒜丰收,价格大跌,导致09年大蒜栽种面积减少三分之一,是09年大蒜价格飙升的主因。
笔者当时评论说:如果不加以引导,这种农产品一高一低的“抽疯”现象还会继续。
果然就应验了!——今年专家们又说,菜卖不出去是因为去年菜卖得好,很多农户都或者扩大了种植面积,或者改种蔬菜。
想起当年笔者批评茅于轼们的论点:
将笔者当初写的博客copy在这里:
茅先生们最基本的观点,无非是“土地和粮食都是商品,应该让市场自己去调节,而不应该政府干预。”
这种观点,说浅了是“天真”,说深了是“无知”。
世上的商品都是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通的吗?当然不是!不然怎么会有“走私”、“禁运”、“壁垒”、“制裁”?最简单的例子:中美贸易的巨大逆差,真是由于美国人做不出足够卖给中国人的商品吗?当然不是。只要做过中美贸易的人都知道,中国人真想买的高技术商品,都在美国商务部的“禁运”名单上。
至于说到粮食,至今在很多发达国家里,也没有真正被商品化。日本对农民种粮食的补贴和对农产品进口的壁垒,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令美国人很不高兴的事。而在很多国家,土地的转让和买卖更是受到限制。在我们具体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里,土地更是从来就没有商品化过:其所有者是国家,而可以买卖、转让的只是使用权而已,并非土地本身。
即使具有某些“商品”的属性,粮食和土地也并不遵循“一般”的市场规律。在这个问题上,凸现出茅先生一类所谓经济学家的“无知”。他们不知道,任何一种科学研究的对象,其最基本的性质,应该是“惯性”,也就是类似力学里质量的那个量。这个“惯性”决定了对象的本质,而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具有不同“惯性”的对象对不同外界作用(在力学里用“力”来表征)的响应。具体的表现,就是这个对象对外界作用响应的时间尺度。“惯性”越大,这个时间尺度越长。对于粮食来说,很明显,其特征时间尺度应该以年来计量,而多数商品对外界作用响应的时间尺度是很短的:比如股票的特征响应时间是以分秒计算的,而很多商品是以天、周、或者月来计算。对于土地来说,特征时间尺度更长:把耕地改作他用(比如建房),时间尺度至少两年以上(从土地使用权出售到住户入住);而把已经作他用的土地改回耕地,到收获粮食,时间更长!这样长的响应时间,与人对粮食这种商品的需求时间:几个小时(两次进食之间的时间),到几天、十几天(人不进食可以存活的时间),相比起来实在是相差太远。等到市场可以响应(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前提下,要一年;连土地都市场化的情况下,要几年),已经不知有多少人会因为饥饿而染病、甚至死亡!
正是因为如此短的需求时间和如此长的响应时间的巨大矛盾,使得所谓商品、市场的一般规律在这里不再适用,或者说,在十天半个月这样小的时间尺度上适用,在几年、几十年这样国家中长期规划的大时间尺度上不适用。而“18亿亩红线”和茅先生们的《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报告,说的正是这样的大时间尺度问题!
如果茅先生们真要进行一点学术研究,就该老老实实坐下来,研究一下这些ABC的问题。
所以说,种地——无论种粮食还是种蔬菜,也是要讲一点物理学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问题会有本质的不同。
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变化的时间尺度,可以短到秒。所以国际单位制以米-公斤-秒制为基础。但是如前所述,人类生存的特征时间尺度一般是以天计。所以有所谓地震之后几天的抢救黄金时间。而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至少以几个月来量度。这就决定了懂一点“种地物理学”的重要。特别是那些觉得自己懂了一点经济学的“专家们”,更应该学一点。
五一假期将至,大家节日愉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