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人物传记...不仅因为有趣,而是想从中了解一个伟大的理论或者技术究竟是如何现实诞生的...
比如看了钟义信第三版的信息科学原理后,觉得很受启发,然后就满网络地搜关于作者的信息...后来很幸运,搜到了记录他生平的一个音频文件...由于不能下载...所以就反复听,然后快速记录下其中的重要信息...比如
幼年时代,听大人在院坝讲猪精和猴精的故事...觉得很神奇...很羡慕他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少年时代,看电影,看到一个士兵手握望远镜,侦探敌情,然后把侦探到的情况用发报机发送到司令部...这时,他突然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现实世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么?由此,他开始对通信科学产生了朦胧的兴趣...
青年时代,学校号召学生上讲台,他积极参与,然后到图书馆查资料...其中,他了解到世界上还有一个未被解决的问题(可能是关于信息科学的)至今还在被科学家所探索...他被深深吸引...并逐步开始明朗了自己的科研思路...
在我看来,钟义信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老师,他著作开篇的科学技术基本规律再认识深深吸引并启发了我对信息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至今记忆犹新...
其次是王则柯,他是我所见到的最务实的老师,他写的信息经济学平话给我很多启示,科学普及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把想要普及的内容变得大众熟悉并喜闻乐见,受他的影响,我的课堂也开始变得更生动有趣...呵呵,我还给他去过一封邮件,建议他把他的理论整理成一门新的学科"信息甄别"...
还有就是闵应骅,虽然只是通过在科学网为数不多的几次交流,却让我明白:"到底应该如何做科研?"...科学研究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呵呵,不仅仅是思辩,为理论而创造理论,而是脚踏实地,深入实际研究问题,然后实事求是解决问题...
就在刚才,在思考并设计周三的IRM课时,我突然发现仅仅像现在这样整理国内外现有IRM理论观点解决不了实际的IRM问题啊...那么多博士聚在一起,不是深入实际作调查研究,而是一头扎进文献堆里整理国内外现有IRM理论观点...如果换一种思路....在认识信息,研究信息的本质的过程中,首先注意发现现实存在的信息问题,比如像哈特莱和香农一样先去观察人与人的通信中存在问题...或者像维纳一样观察总结一下人/动物与环境的信息交流问题...呵呵,也可以直接把目光投向新生儿...通过研究他们的学习适应能力,研究人类最初是如何获取信息,适应环境的...那会是什么结果呢?
昨天,在爱乐游,听到一个外婆在给邻居介绍他3岁多的小孙孙..."他可聪明了,喜欢讲故事了...每次听到我讲故事,都会说,外婆,我来给你讲...从前有个咖啡机...他飞到了天上...发现地上有....外婆很得意的说,他联想力太丰富了...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他看到过,都可以编进故事里来..."(这不正是现在很多大学,甚至电视节目在培养新星时,刻意想培养的能力吗?呵呵,也是最近一直困扰我的思维漂移问题...)
是啊,那名清华大学早教研究学者说得真对,的确,孩子从小就是探索者...天生的科学家...后天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可能磨灭了他们的才华...我很庆幸,从小就被放养....不喜欢听老师满堂灌...是老师眼中典型的核桃(不敲思维就不在课堂了...开始自由漂移...)原来觉得这是个缺点,但现在看来,如果在调查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适时应用思维漂移能力,如果控制得当....可能会变成优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427214.html
上一篇:
IRM,想说爱,不容易...下一篇:
如何抓住善变又漂移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