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解释:
小波(Wavelet)这一术语,顾名思义,“小波”就是小的波形。所谓“小”是指它具有衰减性;而称之为“波”则是指它的波动性,其振幅正负相间的震荡形式。与Fourier变换相比,小波变换是时间(空间)频率的局部化分析,它通过伸缩平移运算对信号(函数)逐步进行多尺度细化,最终达到高频处时间细分,低频处频率细分,能自动适应时频信号分析的要求,从而可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解决了Fourier变换的困难问题,成为继Fourier变换以来在科学方法上的重大突破。有人把小波变换称为“数学显微镜”。多尺度分析是小波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其发明人为S. Mallat和Y. Meyer。文章发表于87-89年之间。
---------------------------------------------------------------------------------------
最近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讲小波课,这门课讲了十年了,每次讲到小波分析的核心架构:小波多尺度分析的时候,都要回顾一下当年的历史,我试图给学生们展示当时的历史环境,试图分析出作为主要创造人的法国年轻数学家S. Mallat 在博士阶段为什么能够创造出这个美妙的理论框架。虽然几经分析,也没有特别好的结论。06年,Mallat博士来我这里访问,我请他在我的课堂上做了一个报告,原希望请他讲讲他当时是如何思考并提出多尺度分析的,他摇了摇头,说,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想出来的,不好讲,最后还是讲了他的最新成果。到今天,我似乎只能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这是个跨学科创新的美妙的例子,只有Mallat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提出类似的理论。
首先,Mallat学习工科出身,做的数学理论研究。Mallat先学了一个通信专业的专科和本科,然后就去读数学专业的博士。这个专业优势使得他能够同时理解工程论文和数学论文。看Mallat的第一篇论文的文献就可以看出,他看了IEEE上的关于图像紧致编码的论文,该论文提出了金字塔结构,也看了他的老师Y. Meyer的数学论文:小波与算子和Morlet(需要一提的是,这位是做地震信号处理的,也经常在数学杂志上发文章,他的小波文章就在SIAM上)的小波文章,前者是在信号和图像处理中的论文,没什么复杂的定理和公式,有的只是计算方法和图片,后者是纯粹的数学理论。两者之间的跨度是很大的。记得我读小波分析的时候,还没有几个数学界同行能够读IEEE上的论文,尤其是读懂没有公式的论文。Mallat正是将两者的优势集中在了一起,才有了多尺度分析(MRA, Mult-resolution Analysis),他的博士论文发表了三篇文章,两篇在IEEE上,一篇在美国数学会会刊上,其实是一个思想的两种表现。如果换了一个纯粹数学的,就不会去看IEEE的论文,即便看了,也未必有深入的理解。
其次,Mallat是初生牛犊。一个准备到美国旅游的同志顺便读了个博士,从来没想到什么重大的创新。他的老师是纯数学的,他肯定不大喜欢,都是经典的调和分析,比较难啃。他自己的出身是工程的,因此,就两者相结合,还真的就搞出了名堂。他的老师非常肯定他的工作,他是3年拿的博士学位,这在美国是很难的。
复次,Mallat有个好老师。Mallat博士期间应该是自由自在的做学问的,可以从他的博士论文发表的情况可以看出。他的论文都是一个作者,他自己。别人都没有署名。也就是承认了他的创造的独立性,并不是他老师给的想法,他做的习题。这个和很多其他的牛人的学生是很不一样的。能够放弃大牛老师的题目自己找问题,这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而老师能够放弃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上的署名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Mallat的数学基础非常好。尽管他是学工科出身的,但是其数学基础比得上国内任何大学数学专业出身的。这可以从他的论文的论证精确性能够得到结论。结合国内工科的教学,我们在这方面是很不够的。工科的数学和数学专业相差万里。学了工科学数再到数学系,需要从头念(这是一些大学从工科转学到数学系的规定,二年级工科到数学系后,从一年级开始上)。从Mallat身上我们应该明确的提出,工科的数学教育需要大大的提高。
小波分析的其他的专家,如,I. Daubechies,也是工程、物理和数学兼通的学者。Daubchies本来是学物理的,比利时的女土博士。后来做理论物理研究,转向了调和分析,做小波,然后还做了不少信号方面的工作。这同样说明,跨学科带来的好处。但是,只要去跨学科,那就要在相关学科中有深入的功底。我们很多学者太把自己的学科专业看重,把自己贴上了学科的标签。对其他地学科抱有恐惧和排斥的心理,这些对真正的创新并不有利。分成各个专业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但是作为创新的过程中来说,更需要学科的融合。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矛盾。
总之,从小波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我们能够看到跨学科的优势,尤其是工程和理论的完美结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工科的加强数学基础的学习,学习数学的,多学习物理和工程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或许才能走出创新无门的尴尬境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6-426140.html
上一篇:
科研:学会勇敢地合作下一篇:
为什么数学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