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坐着还是站着?这是个问题 精选

已有 4772 次阅读 2008-10-13 09:23 |个人分类:教育点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记得有一年新生开学典礼上,本人有幸被领导安排在会上代表教师发言,出发前本人象小时候过节一样精心打扮了一番,以示对此事的重视。当我赶到现场,“左顾右盼”,却发觉我是唯一一个着正装、打领带的人,当时我就在想,我是不是小题大做了?其时烈日炎炎,个个挥汗如雨,衣着随便一点也属平常事,可当我看到我们的同学一个个身着迷彩服,正襟危坐,我心头一热,心说:我没错!事后,一位做学生工作的领导对我说:“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当时我真想跟她说:你是我的知音。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种形式,有时侯,形式本身包含了许多内在的东西。就老师上课而言,坐着讲是一种形式,站着讲也是一种形式,也许有些课程站着讲与坐着讲的形式本身对课程的内容的确不一定产生太大的影响,比如很多文科课程完全可以坐着讲,其效果未必比站着的人讲的差,关键看你怎么讲,有些老师以“大讲堂”为例进行论证,以此证明坐着讲的好处,不过在我看来,有些课程只能站着讲,坐着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例如数学课,也许本人孤陋寡闻,亦或坐井观天,可是坦率地说,在本人听过的很多课中,迄今为止,还没有见过坐着讲效果好的数学课(本人在检查课堂教学时偶尔也碰到过坐着讲数学的老师),这里指的是数学课堂教学,而非学术报告,其实数学界学术报告也很少有坐着的。其他的课程本人不敢妄加评论,因为不是内行,怕讲错话。那么从上课的形式上说,该坐还是该站呢?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记得有一年军训,本人也去了,却发现我们的辅导员打着遮阳伞观看学生训练,我看到我们的学生穿着厚厚的迷彩服,坐在滚烫的水泥地上,当即对我们的老师说,老师到现场不得打伞,也许这一要求显得有些苛刻,但面对那么些烈日下的学生,我们如何举得起手中的那把伞?(当然,学校并未规定大家一定要如何做,更没说不许打伞。)有人也许觉得是否尊重学生并不是靠这些表面上的文章。可我认为,老师传授知识远远不是培养人才的全部内容,他还包含很多很多┅!说到这里,有人或许会质问于我: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坐着讲就是不尊重学生?说心里话,本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从小学开始,寒窗二十余载,除了听报告,从未遇到一个坐着讲课的老师,习惯成自然,我的老师的行为自然影响了我的行为,所谓潜移默化也许就是说的此类事情吧。很多事情就好比玩游戏,大家都要遵守同样的规则,不同的是,有些规则是约定的,有些则是俗成的。约定的规则通常大家都要遵守,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而俗成的规则伸缩性则比较大,你可以承认它,也可以反叛它,如果谁违背了它,有时不一定会受到惩罚。本人这么说绝无谴责他人的意思,很多规则有其特定的范围。也许站着讲与坐着讲就是相对于不同教师的不同规则吧,这是一种俗成的而非约定的规则,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规则。毕竟一百个老师有一百种不同的教学风格,百花齐放方显得丰富多彩,何必强求。这里也只是谈自己的观点而已。
    如果是一个纯学术的探讨,我倒是有一个建议,有兴趣的老师不妨亲身同时尝试一下站着讲与坐着讲的效果,不同的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没必要扯到大讲堂那么远,就试试我们自己的课,也许大家会改变看法。说到世纪大讲堂,其实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同的,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站着讲与坐着讲效果是一样的,因为报告者必须面对镜头。试想想,报告者在镜头前走来走去或者手舞足蹈会是个什么效果?可课堂教学又有所不同,记得有一次做录像,当时采用的是画中画,即屏幕上是学生听课的场面,有时也切换到幻灯片,老师在镜头前只露出上半身并以画中画的方式出现在屏幕的一角,因此讲台真的成了咫尺讲台,老师不得越雷池半步,当时参与录像的除了我,还有一位教中文的公认的平时课讲得很好的老师,录像完成后,现场的听课专家讲了这么一句话:不能让老师的风采迷失在镜头前。于是,按日常上课的方式重新做现场实况录像参加评比。这就是说,电视课堂与课堂教学是一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两者可能不适合做比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用声音发出语言,有时还要借助肢体语言,教师的课堂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口头语言上,也体现在他(或她)神采飞扬的表情与恰到好处的身姿与动作中。我不知道易中天先生在厦门大学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是否也象电视上那样不敢跨越讲台半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被引进了课堂,这可能也造就了更多的老师(包括某些数学教师)宁愿坐着讲课,原因是经常要碰那些鼠标与键盘,这里顺便给大家推荐一个产品,他可以将我们从鼠标和键盘中解放出来,而且效果非常不错,有一款深圳朗讯出的激光遥控笔,既可以当教棒用,又可以用来翻幻灯片,由于用的是射频技术,不受一般障碍物影响,方圆十五米内有效,你可以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走动,随意发挥(据说有一款遥控笔还可以点击带链接的幻灯片,不过尚未见到)。这样就弥补了多媒体的不足。我院给所有老师配备了这样一支笔,当然尚不了解大家使用效果如何。本人使用后感觉方便了许多,我通常左手握着遥控笔,右手拿着粉笔,比传统的黑板教学好了许多。其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将以往需要在黑板上写一遍的概念、定理以及图片事先做成幻灯片,既节省了不少时间,又增强了美观。有些还可以做动态演示(如极限概念)。如果我们的老师是因为多媒体操作的原因而不得不坐着讲,现在则大可不必。
    说千道万,课堂教学的形式的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真正的用心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受到了那种氛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47-42450.html

上一篇:爱情是什么?
下一篇:令人无奈的学风
收藏 IP: .*| 热度|

7 武夷山 马昌凤 朱志敏 王德华 杨秀海 Myself jss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