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原野上 播撒梦想的种子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adnet 猫眼看网路: 你上网了吗? 钟送黄昏鸡报晓 忙处人多闲处少

博文

猫眼看网络 地震预报真相(15) 邸利会:“预报”何来?

已有 3296 次阅读 2011-3-13 23:38 |个人分类:地震探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

 
 
 
预报何来?

已有 870 次阅读 2009-5-11 21:1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预报”何来?

       “根据那些伪科学鼓吹者的多年表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应该解散‘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这两个组织,中国地震局应当公布这些人历年的预报记录,让公众认清他们的水平”
 
 

        这些在学术上存在明显问题的论文为什么能“堂而皇之”地通过评审而刊登?为什么主流的科学家大多没有站出来澄清事实?为什么这些问题专家中甚至包括了一些院士?就这一系列问题,特邀评论人、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夏新宇发表了观点。
 
科学新闻:这些文章为什么能发表在正式的刊物上?
 
夏新宇: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刊物本身级别就很低,比如《内陆地震》和《灾害学》分别由 新疆地震局和陕西省地震局主办,很多省份的地震局都有自己主办的这类刊物;《地球物理学进展》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该所主办两份地球物理刊 物,这是低档的一份(高档的是《地球物理学报》,1948年创办);《自然灾害学报》是地震局工程力学所主办的。这些刊物的级别,不能和《地震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相比,更不要说国际刊物了。想一想屡次有正式刊物刊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批判相对论”的文章,所以上述刊物登出那类伪科学的预测文 章,不足为奇。它反映的是刊物水平低、审稿人员水平低或者存在关系稿。
 
这几篇文章中,只有郭增建的《我国天灾预测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登在比较正规的《地球物 理学报》上,但又是级别不高的增刊。查一下这期增刊的目录,其实就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各个专业进展的总结。由于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隶属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因此这篇总结各种灾害预测术的文章也被收入其中。不过在整本期刊的40篇总结文章当中,这篇和另一篇灾害 预测的文章名列倒数两名,说明地球物理学界的主流学者也知道这些预测文章的成色。
 
科学新闻:为什么主流的科学家对翁文波和伪科学不敢评论,要求匿名?
 
夏新宇: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研究人员可能比较自重,不想降低身份去和搞伪科学的人 进行什么“辩论”。因为真的辩论起来,同行会认为是“多事”、“不务正业”,外行可能会认为是“学术争论”,反而抬高了那些搞伪科学者的地位。二是因人际 关系,怕伤面子。比如翁文波,毕竟曾经是石油部门的领导,下属和学生现在还有很多。三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些搞伪科学的人能量很大、时间很多,而且能 走上层路线,跟他们纠缠起来,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
 
科学新闻:作为某某专家声称能预报地震,在一般的情况下,对公众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夏新宇:这个后果要比声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推翻了相对论危害更大。因为地震预报不像 学术色彩更浓的数理化这样的学科,它和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并不很高,经过长期的误导宣传,很多人误以为现阶段地震可以预报。再 加上这些人以什么“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专家的身份出面,公众会认为这是权威结论,以致于对防震抗震麻痹大意。
 
相比之下,在美国和日本,政府和公众都清楚地震不能预报,所以非常注重平时的防范意识和 准备工作,各种预报不成气候。另外,那些所谓专家的预报依据都夹杂了大量伪科学的东西,涉及到地质、气象、物理等各个方面,这些东西会进一步损害公众素养 (因为大部分人只会听结论,不会花时间精力去辨别)。更不用说他们的预报曾经导致过地震恐慌。
 
为了预防这些后果,相关的科研机构和人员应该负起责任来。根据那些伪科学鼓吹者的多年表 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应该解散“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这两个组织,中国地震局应当公布这些人历年的预报记录,让 公众认清他们的水平。而一旦有人不恰当地吹嘘能够预报地震,专业人员应该及时出面澄清。相比之下,国外的专业人员很负责任。比如2008年美国航空航天局 有人宣称地震预报取得突破,今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之后有人宣称事先进行了预报,美、德等国的地震学家都出来进行了澄清。
 
科学新闻:为什么在以前是专家,现在退休了却做出不符合科学规范、近似民科的事情,尤其有的人还是院士?
 
夏新宇: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在退休之前就已经开始从事这些伪科学。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些人本来就缺乏科学训练,尤其是缺乏起码的逻辑思维和统计常识,所以把一些自然现象与地震胡乱联系起来,不懂得统计检验。
 
二是这些人不具备足够的科学知识,尤其是地质学知识。预报地震离不开地质学的基础,而地 质学是一门实践和经验很强的学科。当初组建地震局的时候,很多不懂地质的人也被吸收进来,发明了一些违背地质学知识的预报方法,比如1974年石油物探工 程师张铁铮发明了“磁暴二倍法”,他认为地震是“高磁性”岩浆大规模流动造成的。对于这种说法,后来的郭增建(物理专业出身)等人还在维护。又比如地震预 报吹嘘得很响、动辄说自己需要经费的任振球,是纺织工学院肄业生,他发明的“三星一线法”违背地质、气象、物理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观测结果。而另外一些人 即使是地质专业或者地球物理专业毕业,由于他们毕业时间太早,对近几十年来地质学积累的新材料、发展的新理论相当无知,所以他们的预报方法充满了臆想。

      
后记:由于地震可以预测的“非主流科学家们中不少人已退休在家,但至少以前是以科学建制内职业科学家的身份从事研究;遑论他们一系列的主张是由发表在正式学术刊物的论文作为支撑的,这提示我们如果不重新对这些论文进行同行间的”再评价“的话,在科学证据的角度是不够坚实的。
        但遗憾的是,记者的努力却“困难重重”。在我接触的采访对象中,他们几乎一致的表达了同样的意见,即这些论文“不靠谱”,但不少科学家却希望能匿名发表。试想一下,如果大多数的意见都是匿名的话,会给读者怎样的感觉?现编乱造疑惑说话没底气?
        所幸的是,在记者的劝说下,并将以上问题发给夏老师后,他最终决定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让笔者不禁心生敬意。如果读者愿意,还可继续关注夏老师对“非主流”的其他精彩评述。
 
 
评论 (1 个评论)
IP: 169.229.121.*   举报[1][游客]xiaxinyu  2009-5-12 14:24
 
邸记者:谢谢您的谬赞。
不过您说的我决定决定“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根本没那么严重,呵呵。
就像李淼先生说的,我又不是圈子里的,对那些人不怕有话直说。
当初所在意的纯粹是不想暴露身份影响上网发言而已。
行内的人有所顾忌,完全可以理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8395-422100.html

上一篇:猫眼看网络 地震预报真相(14) 地震“预报”学术评价
下一篇:猫眼看网络 地震预报真相(16) 一篇不该被忽视的论文
收藏 IP: 117.136.0.*|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