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从混沌看到什么? 精选

已有 5442 次阅读 2011-1-7 09:01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前些天说Penrose从大爆炸微波背景发现了同心圆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7870  ),是前一个世代的“回声”;而其他研究小组却认为那不过是随机过程的自然结果,没有特别的意义;甚至还有人发现了支持对立的理论的证据……
 
如何判决呢?我们还要等更多的证据,如LHC实验或Planck卫星的观测。从这个插曲,我想到一个问题:面对随机(或看似随机)的数据,实际上有几种不同的态度和策略
 
1)随机没有结构,结构是错觉;
 
2)随机有结构,但仍然是随机的结果,没有什么动力学;
 
3)结构是自发生成的,如“俗话”说的order out of chaos;
 
4)结构来自其他过程,如SOC,如这儿的CCC。
 
5)还有其他的吗?
 
这几张态度,大概也代表了不同学科的研究“风格”。除了第一种态度,其他情形大抵都是心里先画一个图景,然后到真实里找寻它的影子。我以前举了一个“浪漫的数学问题”(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162 ),说明从杂乱的点里总能找出某些规则,正如从星空里总能找到心中的图像,如什么仙女、猎户、螃蟹、狮子……
 
科学史家库恩在《哥白尼革命》里也有一段文字论述类似的问题:
 
也许古代的牧羊人或航海者,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地注视着天空,从繁星中“真的”看到了他熟知的神话人物,正如有时我们会在云或树的轮廓里看到一些面孔一样。现代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了,从明显随机的组群中发现熟知的图案是一种普遍的需要……
 
当然,数据的结构并不是心理学的错觉,但它可能有错觉的解读。不管我们怎么描画自然图景,最后还是要让“上帝”来选择。爱因斯坦的伟大就在于他的自然律就是上帝。
 
不管怎样,我还是宁愿“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世界,能看到心中的自然律总是令人快乐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992-401870.html

上一篇:“八珍”的哲学
下一篇:弗洛伊德的误会
收藏 IP: .*| 热度|

20 刘俊明 武夷山 张志东 刘全慧 陈绥阳 孙学军 吉宗祥 袁贤讯 蔣勁松 陈湘明 李学宽 陈辉 鲍海飞 唐常杰 徐耀 杨华磊 彭海杰 yinglu luxiaobing12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