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梦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lilijiang

博文

---

已有 2946 次阅读 2010-12-30 18:42 |个人分类:随想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文学, 哲学, 杂谈


       在此,我只是想谈谈自己关于哲学和文学的看法。这也是我为何把哲学和文学放在一起的原因。
       文学、哲学在许多人看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哲学是一种世界观,而文学祗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艺术形式。

        但在我看来,文学,它首先是哲学,而后才可称为文学。当然其它艺术形式,无论绘画、音乐,或彫刻,都是如此。
       人们总说,我们有思想,所以称为人类。我想,这种思想,即哲学。哲学是人类一切活动、思考、创造的源泉。而科学、艺术作为哲学发展的外在形式,不仅促使哲学的发展,也诠释著哲学的内涵。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它必须有外在的情节、结构、意境的美,同时还必须有内在的哲理美。祗有外在语言、意境的美的作品可称为美文,但绝不是文学。祗有哲理性,而无语言、意境的美的即是纯哲学,也不可能是文学。祗有两者和谐的融入其作品中,才是文学。可以说文学是哲学大众化的一种形式,是为其作者的哲学思想服务的。

       一部西游记,若祗有单个情节,那祗是故事,而通过唐僧去西天取经这一条主线的串联,它就是文学作品了。它是在佛教的影响下,广大民众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

        一首诗,其外在美可评判它的优劣,而其内在的哲理美,可评判它是不是一首诗。我较喜欢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细细品味,回味无穷。但删去“我隻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那它就不是诗了。

        评书,又称说书,我想,它可自成一艺术体系。把它归入文学艺术行列,不在其所讲内容,而重在其讲话方式。评书的表演为一人,一桌,一摺扇,一醒木。如此简单,但可以把一段历史故事的悲欢情仇,讲得淋漓尽緻。说者已在故事之中,听者如在故事之畔。故事中的情、义、志、感,完全融入听者内心,这样就将古人的哲理观,最简易、快速的方式传给普通大众,这又是其它文学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把它列入文学的原因。明末清初的莫后光提到说话理论是:“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故取之欲其肆,中之欲其微,促而赴之欲其迅,舒而绎之欲其安,进而止之欲其留,整而归之欲其洁。非天下之精者,其孰与于斯矣!”。这就是评书的艺术魅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2898-399184.html

上一篇:论美
下一篇:做学问,当不求甚解
收藏 IP: 182.242.231.*| 热度|

3 刘圣林 张玉秀 李小平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0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