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i Do science as it should be.

博文

孔雀西北飞,不恋东南景

已有 4671 次阅读 2008-9-21 01:37 |个人分类:学术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鸿飞兄在我的博文中留言,说我对于人才观过于消极,我说我会另文谈及此事。因为我写完《孔雀东南飞,西北有高楼》时,也觉得那句“因为孔雀就是要东南飞的”让人无奈和压抑,虽然我坚持认为是在陈述一种事实。我的态度不是消极,而是现实。

鸿飞兄在留言中就提到了一位他的朋友,可能飞错了方向。现实中的确有西北飞的“另类孔雀”。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百度百科中是这样介绍的: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 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 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是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前后的中国,也同样见证了成批的“孔雀东南飞”的无奈。在那个时候愿意回到中国的,除了被“信仰追问”,还真找不到其他理由了。与邓同时代的杨振宁,据说就因为“杜鲁门总统的一道命令”就留在美国。

诺大的中国,会有更多海外华人的爱国案例。但我们无法否认这样的事实,民族的精英阶层仍然以“东南飞”为能,以持有绿卡为荣。
   
国家和民族,一定要有邓稼先这样另类飞行的孔雀,但是如果过分依赖于孔雀们的逆向飞行,恐怕又要进入“意识形态至上”的误区。对于战争和外敌入侵时期的国家和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对于寻求和谐发展时期的国家,能否“民众忧乐,国家有责”?

期待,即使没有信仰追问,真孔雀们争相回国,该是多少美好的东南景啊!



参考阅读:

百度百科之邓稼先

没有历史真相的国家,只能产生愚蠢的爱国主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59-39778.html

上一篇:感谢三鹿,不小心多加了些
下一篇:保研面试中的阴盛阳衰
收藏 IP: .*| 热度|

1 翟保平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2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