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学位论文选题考验的不仅仅是作为研究生的青年学子

已有 3903 次阅读 2010-12-24 21:54 |个人分类: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导师, 科技管理, 学位论文选题, 高等教育管理

 

赫英先生提出的如何指导研究生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应该说涉及到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另外,赫老师列举的对这个问题的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也很有启发意义。
我个人认为,如何指导研究生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个问题最能够体现一个导师的学术风格与为师之道。
在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上,我的基本意见是,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依题而定。即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和不同研究性质的选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区别对待。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落实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保证相应的培养质量。
这样一来,无论是对学生的了解还是对选题性质的把握,考察与检验的对象并不是学生,而是作为导师的教育者。对于这一点,各研究生学位授权单位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就是说,研究生的特质、状态、其所选定的论文选题;学生特质、状态与其选题的吻合度与相关度;导师所采取的态度与相应的指导方法,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检验和评价导师学术素质与教学态度最客观的评价指标,同时也是最直接的现实依据。
当然,对那些仅仅把学生作为自己的科研助手甚至打工仔的所谓的导师,这个问题也就没有讨论的空间了。当前的问题是,在目前的科研与教育管理体制下,这样的导师为数众多,大有成为主流的趋势。更可怕的是,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众多领域的“学术传统”,于是也就正在成为后来的青年导师纷纷效法的正统。
这里,存在一个研究生教育的价值目标的问题。即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究竟是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还是仅仅为了落实科研经费指标,完成某些科研任务。尽管这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统合为一体,但在基本价值判断上却只能是二择其一,不可能两个目标同时都是第一位的。于是,这个问题又回到了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
 
参考文献:
1.赫英.浅谈研究生的选题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6421
2杨文祥.中国教育忧思录.
3杨文祥关于科技、教育等诸领域专业管理问题的对话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2726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397121.html

上一篇:蓝天上的白云——再和赫英先生《飘荡的云(新年献词)》
下一篇:精品评论摘编(2)
收藏 IP: .*| 热度|

3 杨学祥 赫英 吉宗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