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扯扯蛋:造原子弹和造鸡蛋的差别

已有 4562 次阅读 2010-12-12 00:23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原子弹几十年前就造出来了,可是还没人能造个鸡蛋出来。为什么?

因为原子弹的物理原理,制造工艺都能量化,用数字或者公式来描述;而我们对鸡蛋的描述还停留在文字和化学结构式的水平上。

人最终能够“批量生产的”,大都是可以被物理,数学描述的。虽然生物技术可以生产蛋白,核酸,甚至细胞,可是还没有到组织,器官和个体水平。所以都是替代功能上的创新。

工程师们需要非常确定的数据描述,他们的思维逻辑和科学家的不同,远没有科学家那么“活络”。他们和律师的思维模式有些相像:总是想“如果出错怎么办?那里最容易出错?如何防止出错?” 这种“怕出错”的谨慎态度和“防出错”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工程师是否有经验,有水平的一个标准。工程师需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把坏的可能性排除。所以他们的思维是一个“把多种可能性局限到最少”的过程。

科学家则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思维过程是要把可能性扩展到最大。

科学仪器的生产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合作,这就会有两种思维模式的冲突和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才能高效率地研发出创新仪器:工程师要能耐心学习和了解科学家的实验需求;科学家要把需求尽量做量化的描述。

想到这些,是因为最近在把我们iCubate技术平台的应用扩展到为高通量测序全自动地做Library制备。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为何不见原创国产科研仪器”的博文,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google 一下,发现那篇文章流传得很广(不过,不少引用没有标明出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052-392671.html

上一篇:我的未来,我做主?
下一篇:雪中千里走单骑:从加拿大来的创新者
收藏 IP: .*| 热度|

3 孙学军 吕喆 孔晓飞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