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我国荒漠化治理存在三大误区

已有 4718 次阅读 2007-6-26 17:57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

我国荒漠化治理存在三大误区

蒋高明 本文载《人民日报》2006年3月30日第16版,发表时有删节

        为了寻找我国退化生态系统治理思路,姜春云副委员长组织有关专家深入调研,主编出版了《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该书科学地提出了生态环境治理的“九大战略”以及“十大保障体系”。其中“休养生息”战略,对于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生态治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退化生态系统治理是世界性的难题。难就难在生态退化因人而起,治理时如果不减少人的生存压力,自然恢复的潜力就不能实现。以干旱区为例,我国为治理荒漠化所投入的巨额费用逐年增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重建设、轻保护”。有关政策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是,退化严重的地区得到的治理费用多,而保护好的地区,只能得到少量或得不到经费。“生态移民”政策缺乏对移民自我维持能力的考虑,这样一来,没有破坏的地区紧跟着发生退化。治理费用存在着严重的部门分割,经费使用缺乏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如经费是以“退耕还林”项目下达的,当地政府只好造林,不管实际效果如何。因为还林有钱,还草没有钱,或者钱很少,这样,老百姓就不顾树木死活来种树。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为了让树成活,专门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干水种植法”,并按照说明种植。然而,这种高科技植树技术并没改变“只种不活”的现实。2004年当年树木成活率只有40%,大量的金钱还是浪费了。

        第二个误区是在干旱区与草原地区大面积造林,用树木阻挡沙尘暴。治理沙尘暴仅仅靠“挡”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出路应该是用草去“捂”住源头的沙尘。沙地草地原本就是长草的,只是人们放养了过量的牲口压制了草的生长。一旦草原恢复“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后,植物强大的根系就会把沙尘类物质严严实实地固定在源头上;还可以大大提高雨水、雪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干旱的影响,虫鼠也很少成灾。

        第三个误区是信奉“人定胜天”,忽视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那些治理难、成效不显的“硬骨头”地区,最好的办法是“人退”,减少人为压力,让自然去修复。即使在那些古老的沙漠地区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因为那些戈壁和古沙漠上有一层天然“面膜”,只要我们不去碰它,就可以保护土壤不被风吹走。人类要善待沙漠,果断停止“向沙漠进军”。沙漠如此,自然环境条件要好得多的草原与沙地地区,“人退”后的恢复效果就更好。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曾试图用“罗斯福造林工程”阻挡黑风暴,但是收到的效果不明显,而转入推行《农场法案》,鼓励弃耕,采取补偿制度,休牧还草,在此基础上建立自然保护区,他们采取了“人退”的办法成功地遏制了困惑该国几十年的黑风暴问题;前苏联为控制黑风暴和白风暴(含白色盐尘的风暴),实施了规模超过美国“罗斯福工程”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倡导在草原区植树,营建防护林近3万多平方公里,但到60年代末,保存下来的防护林只有2%而已。
        最近,英国和荷兰研究人员在印度、波多黎各、南非和坦桑尼亚进行的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发现,干旱区造林不能帮助改善水流和防止土壤侵蚀;树木长长的根系反会加剧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树叶和树根会大大增加水分蒸发面积,造成蒸发到空气中的水分远多于自然植被。
        我们在浑善达克沙地连续进行了5年的实验,采取“以地养地”措施,减少牲口压力,恢复自然潜力,收到了异常明显的恢复效果。三年后植被全面恢复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尽管2005年大旱,内蒙古地区草原普遍长势不好,可实验地里的草依然从齐腰深到一人深,更难得的是,现场就能看到各种野生动物,生态景观堪与非洲“萨王那”(稀树疏林草原)媲美。
        在陆地上,土壤的重要性远高于生物多样性。无论在什么样的气候带上,只要有了土,在加上适宜的水热条件,就会有光合作用发生。因此,对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方案,护土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今后的恢复之路,首先是制定合理的计划,对于那些土壤尚存,或者生态退化没有达到退化极限的地方,自然恢复是最明智的做法。

        从热带到寒带,从沿海到荒漠,从高山到平原,我们在全国发现了几十处自然难恢复成功的例子。为此,建议国家下一步生态环境恢复的重点应当以“保护为主、建设为辅”,也就是以“自然力为主,人力为辅”。而其中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保证自然力发挥,如何将用来建设的大量经费转移到社区经济发展上去。变人的破坏力为保护力,这才是决定我国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应当在全国合理规划出适宜自然力恢复的区域,加以政策性的引导,我国退化生态系统治理是大有希望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3809.html

上一篇:寂静的乡村
下一篇:治沙学者生态试验:禽北上 畜南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