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第一天,接到一个来自“民间”的电话,看号码知道是部队的,想不起来是谁。对方一开口,我就听出来了,是一位校友兼老战友。一位三年多没有来电话的老战友,她又换办公室了。
我们曾经在一个基地服役,当时互相不认识;1990年代初先后调动或者分配进京,到了一个“大队”,这下可认识了,老家还是一个省份的呢。
刚到“大队”时,我在外业队,她在印刷厂,当时我还没有计算机,私下还请她帮忙打印过文章呢。不久,她去了计算资料室。几年后,我也进了那个室。分工不同,我做的是“计算”,她管的是资料。离开外业队前,我曾经被借调到这个室,与她合作往一个数据库里输入过大量的数据。印象最深的是,和她坐对面的那段时间,我几乎被她头发浓郁的桂花油熏晕了。再加上在电磁屏蔽室内操作,还要接受电磁波的考验。好在,那段录入数据的日子不长。后来,我就主要负责一些测量成果的内业计算和质量监理,直到离开经常和她打交道。接触多了,发现她是个非常容易相处的同行。
进京后,我们的生活轨迹惊人地相似,在同一年结婚、同一年“升级”为家长,孩子在同一所幼儿园??????八年后,她离开了“大队”,去了一家研究所;又过了三年,我也离开了“大队”。再后来,很少联系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就像是两个相交的圆。相遇后,又沿着各自的轨迹延续下去。
这种多年前就在一个城市、但不相识,然后由于某种机缘又进入同一个城市,进入同一个单位的事情,我不是第一次遇到。还有,本来出生于同一个乡村却没有机会见面、在数千里之外却能相聚的事情,我也遇上了。我觉得这是人生比较有意思的方面。更妙的是,这些经历,都与一个西部城市有关。
一个电话,让我胡思乱想了许多,有些还来不及写进博客。总之,感谢这个“同城来电”。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365.html
上一篇:
想象1947年的父亲下一篇:
元宵节凌晨五点半,去楼顶看月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