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跨学科课题研究系列思考之二:向小鲤鱼学习

已有 5438 次阅读 2010-9-18 16:49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跨学科, 跳龙门

 

    本来我们经过研究生学习,经过导师的训练和培养,经过学术活动的熏陶,已经初步进入了科研的门槛,按照道理说就应该扎扎实实的搞科研,为什么非要做跨学科的问题呢?这里想到了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鲤鱼跳龙门源自于《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跨学科科研其实就像是鲤鱼跳龙门,必须跳过一个又一个龙门,然后化而为龙。

 

       首先,我们一直生活在小水塘中。我们开始进入科研领域的时候,属于无知的小鱼苗,被随机的放入了大小不同的池塘里(被放在太湖里就很幸运,放到大海就是上帝安排的)。尽管池塘不论大小,可是对于小小的鱼苗来说,最初的成长的条件应该基本具备了(比小鱼缸要好些)。但是,随着科研能力的提高,我们对营养的需求就相应的提高。但是,人(可能包括鲤鱼,青蛙)有一个固有的弱点,那就是,当我们从事一个事业的时候,感觉好像全世界人都在做这个事情。这是因为我们做某件事,自然对相关的信息感兴趣,看到的自然就很多,多了自然就有种大家都在做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会迷惑我们的眼睛。事实上,绝大多数科研人一生都在从事开始进入的领域,而不会走得很远。在中国,这种现象尤其明显,我们姑且称之为先天性视觉障碍。每个人都会得这种病,而且不大容易治疗。就好比小鲤鱼,如果没有他奶奶的一个故事,他也不会想到离开自己的池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个‘鲤鱼奶奶的故事’来提醒我们,这个池塘可能很小,外面的世界更大更宽广。

        其次,小池塘看似没有风险,但是最大的风险就是不能长大。小池塘因为小,营养不够丰富,食物链不够充足,已经有了不少的大鱼占据了食物链的顶层。这样的小池塘里是不会继续长出大鱼,更不会长出龙的。大鱼拥有更多的能力占据池塘的资源,小鱼就只能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我们很多科研方向课题的匮乏已经非常严重,严重到大家没有像样的课题去思考,好不容易从别的池塘流淌过来的几股水流带来的有限资源,立刻被一群饥饿不堪的鱼一拥而上,过后依然饥饿如旧。这就是跟风式的研究。总之,留在小池塘,固然可以靠某些大鱼支持而勉强维持生存,但是终究是长不大。必须离开这样的池塘。

        复次,从小池塘到大池塘,再到大湖大海,有时候甚至没有道路可走。即使想跳龙门,也需要找到通往龙门的路。有些池塘确定是个死水潭,只有遇到大洪水才有可能解救那些奄奄一息的小鱼。可是,大洪水可能百年不遇。有些小池塘可能很幸运,在某个死角有个隐蔽的出口,能够通往外界,这需要小鱼们有志气、有眼光,不然那些出口看起来可能和普通的岸边没什么区别。我们要想走出自己的小池塘,就要努力寻找那个出口,即便很隐蔽。学科发展的路往往不够明朗,找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再次,路上一定很辛苦。小池塘的环境很熟悉,一切没有危险。上路了,就意味着处处有危险。不光是要考虑到营养够不够,还要考虑到沿途是否有凶猛的大鱼在等着。或者遇到激流险滩,体力不足或者能力不够。这些都是一个在路上必然遇到的困难。想上路,就要先做好心理准备,准备应对各种可能的困难。新开始新的交叉课题遇到经费的难题,遇到认可的问题,都是非常难于解决的。

        最后,即便找到了龙门,还要有能力跳过龙门。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一个大门槛:龙门。我们明知道跳过去就可以成为龙,但是我们准备好了么?我们有能力跳过去么?这些都是要在出发之前就要准备好的。就好比小鲤鱼,每天多跑几个一万米,多做几个俯卧撑,多拉几个单杠。如果不做好的充分的体能准备,即使来到了龙门,也只能望龙门兴叹。故事里也同样说明,找到龙门的鲤鱼门,能跳过的依然是少数。如果我们想成为少数,那就应该具备非常的能力。好在这些能力不是无限的高。龙门就那么高,需要的能力有个门槛。而且确实有的鱼能够达到。交叉学科的难题不比单一学科的难题更容易解决,但是机会要比单一学科的大。前提是具备另一种能力。

       个人以为,做跨学科的研究,就好比放弃了自己熟悉的小池塘,走向大海的一条路。但是,这条路并不容易走。除了要知道是否有路通之外,还要做好充分的实力储备,包括科研的方法论(小鲤鱼走迷宫的能力,找到出口)、基础知识(小鲤鱼的基本体能)、解决大问题的技巧(跳高技巧)、遇难不退的心理素质(路上多风险)。有了这些,那剩下的多温习老奶奶的故事,给自己信心,勇敢地去跳属于自己的龙门。即便跳不过去,也一样会成为留在池塘里的鱼的敬仰对象。

后记:本来这篇文章应该先写的,算是一个迟到的补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6-364291.html

上一篇:信息科学缺少类似数学的故事
下一篇:科研中的领跑
收藏 IP: .*| 热度|

7 吴跃华 唐小卿 晏燕华 刘天亮 许培扬 朱猛进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