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生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SHuang

博文

我所不能理解的国内学术现象之五:为什么知识分子面临那么大的考核压力?

已有 7213 次阅读 2010-9-9 00:40 |个人分类:一家之言|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考核, 知识分子, 科学探索, 知识社会, 高校管理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这几年经常回国,同国内高校老师交谈中,给我印象很深的现象之一就是,他们经常问的一类问题是: 你们国外的大学有没有对老师的年度考核?你们如果应对?如果几年没有发表论文会怎么样等等。在这一类问题讨论的背后,我看到了国内的许多高校老师实际上承受着巨大的考核压力,这经常表现在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要投入到每年总要发表几篇像样的论文的努力之中。如果我们讨论的一类科学研究问题完全是先锋探索性的,很可能在几年内不会有高档次的论文发表时,他们总是摇摇头,不想涉足这一类的科学探索问题。

    面对国内高校老师所关心的国外考核问题,我的回答常常会使他们感到意外,有时他们甚至会对之觉得不可理解。(好像我的这篇博文的题目要改成:你所不能理解的国外学术现象之一: 为什么。。。?)。

    根据我在国外二十多年几所大学的工作经验判断,我们实际上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年度考核,虽然,个别大学有对应的年度评估的规定,即每年你的上级要给你一个年度总结评语,而且老师个人要对自己的上级也来一个年度总结评语,而实际上都没有真正实行过。(当然我不想说,国外的大学都是这样的,欢迎你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当然,系里面每年都要求大家把上一年发表的论文汇集起来,以便于收录在学院的年度报告之中。这对老师个人来说,并不构成大的工作压力。在这里,我所能看到的考核压力,就是每五年一度的由国家组织的对整个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的评估,但这不是针对老师个人的。

    常言道,人无压力轻飘飘。你可能要问, 年度考核是高校管理的一个杠杆,如果没有每年发表论文的压力,那老师们就不会把科研当回事,那何谈科技兴国?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可是我所看到的几个国外大学的对应专业,其研究水准仍在国际一流,我也没看到哪位老师整天不务正业,无所事事, 这一切现象该如何解释呢?

    我不敢说,对这个问题我已经研究透了。就我个人来说,科学研究的动力完全不在于考核和评估,甚至都不是为了保住一份工作的需要。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知识分子,其本身就出自于对追求知识的深深热爱和执着。现代科学这几百年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常常使人感到深深的震撼和神奇,这会把我们带到了那充满诱惑和挑战的科学探索世界。

    当我们把系统设想变成可以运行的计算机系统时,难道不为之感到由衷的喜悦吗?当我们用复杂的数理逻辑符号来描述我们的日常思维活动,难道不会为那数学的优美感到深深的震撼吗?当我们接触到那些用理论计算机上图灵机模型来描述生命科学中的膜计算的思想时,难道不会为之跨学科的思想迁越而感到深深的吸引吗?科学是如此地美丽,科学研究和探索是如此地使人感到巨大的心灵满足的回报,何况还有人雇你来从事你所朝思暮想破解的谜团时,这有什么理由会使你放慢脚步呢?


  


论文与评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1188-361031.html

上一篇:我所不能理解的国内学术现象之四:为什么不能更人性化地对待学生?
下一篇:中华大地到底有多少真正意义的学者?
收藏 IP: .*| 热度|

14 洪昆辉 周可真 章成志 朱志敏 唐小卿 黄富强 杨正瓴 高建国 孙静宇 刘鹏 高峡 石云 周华 林涛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