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事 欣赏 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xf E-mail:zc2623@qq.com

博文

什么是口头语言书面化

已有 14692 次阅读 2010-8-13 11:29 |个人分类:关于学者|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书面语言, 口头语言

 
师父常教导说,要口头语言书面化,书面语言口语化,虽然受教多次,用心领会,实践注意,但总觉得自己还做不到,或做得不够好。私下想,为什么呢?今天终于有所领悟,于是,稍作整理,以示后者。这后者,主要指自己以后的书写和口语,方便的话,也可以给后学的师弟妹们,提供领悟的线索。依照心里的牵挂顺序,先谈谈我对口头语言书面化的理解。
作为教师,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师,讲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口头语言的准确与否,关系甚大。事实上,作为读过书的人,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表达,也算一种素养。生活中,许多分歧的产生,大多不是因为见识的不同,而是由于表达模糊、相互误解所致。这样看来,对口头语言的注意,涉及的范围不仅仅在于讲学,也在于日常交流。口头语言的书面化,不是要文绉绉,掉书袋,酸文假醋,而是要准确、有理、文雅。在我看来,口头语言的书面化,较低的追求在于言辞达意,好一些的追求在于言之有理,更好的追求在于谈吐文雅。
言辞达意,表面上很容易做到,其实也不尽然。日常交谈中,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的,大有人在,经常是一番交流下来,让人不知所云。在学术交流中,由于某种原因的紧张,问非所问、答非所答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常常会觉得,不知对方要问什么,也会觉得不知对方答了什么,结果是稀里糊涂、云山雾罩,时间到了,交流就完了,没有实质性收获。书面化的口头语言就不会这样,因为书面化首先意味着准确性,如同落笔作文,言之凿凿,什么就是什么,观点可以错误,见识可以短浅,但它是准确的,能让人明白你到底说了什么,你想要表达什么,有这样的前提,真正的交流才可以成行。
言之有理,在这里不是指,说得头头是道,而是指说得符合逻辑。言辞达意,只保证了表达的准确性,却不能保证表达的理性。无论哪一种场合的交流,清清楚楚的胡说八道,很多,因为它没有逻辑约束。书面化的口头表达,转化为文字即为文章,经得起追问,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符合逻辑。我们听过的好评书,转化为文字,也是好书,因为它符合故事的逻辑;我们听过的好讲学,转化为文字,也是好论文,因为它符合论证的逻辑。对于教师来说,起码要做到言之有理的层次,给学生一个脉络清楚的交代,而不是含糊其辞,让人不服。
谈吐文雅,不简单是讲礼仪而不粗鄙,作为读书人,讲礼仪、有礼貌不消说。谈吐的文雅,哪怕是平常百姓的理解,也不只是有礼仪,而更在于有道理,既符合逻辑,又说在了点子上。何况,现实生活中,礼貌地搪塞、耍横的人,我们已经领教了不少,无论如何,你都不会说他谈吐文雅。也许,文明更在于理性。书面化的口头语言,实质浸染的是人类的文明,体现的是文明背后的筋骨。作为教师,讲学既要讲理,又要讲礼;无礼讲理,不是文雅;有礼无理,也不是文雅。如沐春风的讲学,应该是对谈吐文雅的讲学,最好的比拟,因为在春风中,我们觉得很快意,也觉得越来越充满了力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451-352594.html

上一篇:立秋纪事
下一篇:什么是书面语言口语化
收藏 IP: .*| 热度|

1 武夷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