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gfeng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博文

怎样看文献才能“以一当十” 精选

已有 12051 次阅读 2010-8-4 09:00 |个人分类:科学人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阅读, 文献

下午看文献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文献阅读量确实太少:精读过的英文文献,可能连三十篇都不到。不过转念一想:难道看文献一定是多多益善吗?怎样才能看一篇文献相当于看十篇文献呢?换句话说,怎样提高看文献的效果?

 

很多人都关心看文献的效率,其实更重要的是效果。效率和效果是有区别的。效率,指的是速度;效果,指的是收获。看文献速度快、文献阅读量大,不代表水平就高。有人可能看了大量文献,却收获不大。既没有学到多少知识,也不能提出多少idea

 

所以,在回家的路上,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就思考这个问题:看文献怎样才能以一当十呢?想到一些方法,简略的写下来,算是列一个提纲。

 

选择地读。选择那些重要文献、经典文献、和自己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仔细阅读。

 

仔细地读。如果是高质量的文献,就一定要精读才能获得最高“性价比”。性价比,指的是阅读时间/收获大小。看一篇文献,随着投入时间的增长,性价比先上升,然后下降。也就是说,粗略地看看,收获不大;看的太久,收获也不会和时间投入呈正比。所以,要仔细读几遍,这时候的性价比是最高的。

 

反复地读。好的文献,看了一遍后不能束之高阁,而应该定期复习。

 

比较着读。一个类似的研究课题,一篇发表在naturecellscience这些顶级期刊上,一篇发表在普通期刊上,二者有哪些区别?同一个研究领域,牛人研究哪个问题,普通的研究人员研究哪个问题,为什么?

 

带着问题读。带着问题读,总能有所收获。而且,文章总是解决一个问题,同时提出了更多新的问题。读完一篇文献后,要问自己: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作者的结论可以做其它的解释吗?等等。

 

读后做总结。读完之后,建立一个word文档,写总结。先以一句话总结文章,再以两三段话总结文章。然后,总结自己从本文中学到哪些东西,分要点列出来,要写的一清二楚。再之后,总结自己对本文的评价:做得好的有哪些?做的不好的有哪些?对自己有哪些启发?自己想到哪些idea等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68-349835.html

上一篇:自信的老师与爱提问题爱唱“反调”的学生
下一篇:所谓童话
收藏 IP: .*| 热度|

21 赵婧 赵保明 苏龙兴 武夷山 茹永新 罗德海 邵伟文 孙学军 赵凤光 曹聪 梁建华 陈国文 唐小卿 王启云 王永林 伍松林 黄锦芳 刘小利 罗汉江 aichengzhang neilchau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