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条新闻是报道华北冻害问题。
在报道里,我注意到有这么两句:
“根据先期开展的野外调查和作物生长模型的模拟结果,他们发现,受低温影响,与山东、河南小麦生长期推迟但苗情较好的情况不同,河北平原约2000 多万亩小麦受冻害影响严重,而通常情况下该区域小麦年总产近百亿公斤。”
“根据作物生长模型的模拟结果,目前小麦物候期推迟了12天以上,这与风云卫星图片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
主要意思是,某实验室使用作物生长模型对当前的小麦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一些结果。据此,他们认为:”小麦收获可能要从6月上旬调整到 6月中旬以后,这也对小麦后期的管理以及夏玉米的播种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河北平原地区6月升温快、降水少,空气湿度很小,小麦生长期推迟将使小麦 面临干热风危害的几率大大增加。”
我对这个结论没有异议,分析的也很透彻,到是对这个”作物生长模型”非常感觉兴趣。
如果让我来做,我会这样做个模拟。
第一、我应该找个作物生长模型,那会我使用APSIM,因为这个模型对于温度比较敏感。
第二、我应该获得从小麦播种到日前的气象数据,以及从日前到小麦收获的预测气象数据。
第三、我应该得到当地代表性小麦品种的一些品种参数,特别是与生长期相关的参数。
第四、我应该提到当地代表性土壤信息。
有了这四条,我就可以做一些模拟试验了。
在谷歌了一下,发现这个实验室是2009年成立的,也没有查到先前有过生长模型研究,特别是小麦生长模拟。那就可能是使用国内或国际上的模型,在国 内做小麦生长模型的就那几家,也没有查到这个实验室与国内做小麦生长模型的有什么联系。那可能是使用了国际上主流的模型。不过从报道和室主任简介找不到相 关信息。
反过来,我们国内做小麦生长模型的实验室却没有利用手里的研究成果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可能没有见报。
我们研制好的模型更应该拿出来用用,还不是束之高阁,时间长了,软件也会发霉的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5 17: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