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如海:自然与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宋建国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博文

手术麻醉联想

已有 4072 次阅读 2010-6-23 17:4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头枕部长了个肿块,似乎是一个小小的血肿块未全消而引发的。一位同事判断是那些应该在四周执行任务的成纤维细胞跑到血肿里面后(异常)分化的结果。本人高度同意并十分欣赏这位同事的职业认识能力,用高瞻远瞩、知微见著、触类旁通,活研活用的词语来称赞一下吧!确实,本来这些成纤维细胞完全应该在血肿的外面实施其正常的围追堵截的职能,可是血肿里面的营养过于丰富,生活条件过于优越,对这些公仆细胞的诱惑实在太大,既然摸着石头闯入了其内,何不好好养尊处优一番,充分享受一下先富们的太平盛世生活呢?于是乎,这些细胞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而发生质变,如同猫的功能变成了鼠的功能,猫异化为鼠啦。

    肿块大约有12年有余了,由小变大,越来越大,需要做外科手术切除。术前被要求将自己所穿的剥个精光,并不许带着任何生不伴有,死带不走的物品,只允许穿上一套医院的病服,上衣还要前后反穿。显然这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比如,不要让患者的衣物留下斑斑血迹;而不是为了让人产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感觉吧?还好,病服无论如何比起盛产流行了多年的特色皇帝新衣来,要强千百倍!

  到了手术台上,俯卧着,双手曲肘撑着头。不一会开始皮肤消毒了,强烈的碘酒制剂味有些难闻,酒精味则很容易适应。消毒完毕,开始注射麻醉剂, 注射了好几个位点。然后手术室是一片短暂的寂静。自己静静地、思想高度集中地等待和关注着那下手的第一刀;同时,也想象着自己的感觉:是否疼痛?有多疼?抑或别的感觉?忽然,手术医生不断用棉纱按压着手术部位,瞬间又听到真空吸液器嗤嗤的急促吸血声音。原来流血的战争已经开始了。麻醉剂这个东西真会骗人,它骗过了局部的生理感觉,也暂时地骗过了大脑思维,那狡猾的第一刀竟然在毫无知觉的状态下就完成了! 突然间,一股热乎乎的鲜血从头颈部流向嘴角,咸咸的味道,记忆中似乎是第一次品尝了鲜血的滋味。紧接着在兹叽兹叽的声音中,又闻到了一股强烈的血肉烧焦的味,判断大概是用上了激光烧灼器以阻断血管而止血。

 手术向深处发展,一种似无数钢针刺入的强烈痛感袭来。“痛, 痛”! 我提醒着手术医生。看来常人实在难以效仿关羽大将军的无麻醉下的刮骨清创壮举。主刀医生一边向深处补充注射麻醉剂,一边解释说:“不知道深处有什么东西,一开头麻醉剂不能打得太深。”按事先(术前)医生交代,疼痛时只能说,不能动。补充注射麻醉剂后,疼痛感消失,手术继续进行,并且很快完成。只是最后让实习生缝合的那两针线实在是极大的败着和医生的职业耻辱。

 回到病房后,医生嘱继续将头靠压在床头,起防止继续出血的作用 (后来又嘱护士将我脸上留下的手术血迹擦净,并责备了护士在这之前应该但没有做到)。 麻醉剂的效果很好,创口处顶着床头不仅不痛,反而感觉好受一些。不过,慢慢地情况发生了改变。手术创口及其邻近部位出现发麻感觉,用手拧压不疼,但已有属于自己的感觉。渐渐地感觉越来越清晰和敏感。大约5小时后麻醉剂的效果全部消失,手术部位的疼痛感亦明显起来,并且会因触碰而增强。

 可见,麻醉剂的本质是一种欺骗。药物麻醉剂用于临床医学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它的强制性或偷偷的使用亦可以用于抢劫和其它暴力犯罪行为。有的麻醉剂本身都属于毒品。毒品作为特殊的药物,起着双重的作用,不仅产生毒品对身体和精神的欺骗作用,也产生使用者身体和精神对毒品本身的依赖作用。对于个人的施暴和抢劫,用药物麻醉剂可以达到目的,但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持续的暴力抢劫掠夺,药物麻醉剂是绝对行不通的,取而代之的是思想麻醉剂或思想毒品。鲜明的事实已经证明,在与时俱进的最强最毒的思想麻醉剂或思想毒品的作用下,极少数人轻易迅速地实现了并继续在进行着极其无耻、疯狂和野蛮的社会抢劫、掠夺和各种剥削压迫欺凌的罪恶行为。这种思想麻醉剂可以归结描述为什么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66-338126.html

上一篇:此“人造”非人造
下一篇:特色皇帝新衣
收藏 IP: .*| 热度|

2 吉宗祥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