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门道”与“热闹”

已有 4670 次阅读 2010-6-21 18:16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娱乐, 外行, 内行, 热闹, 门道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句俗话一出,内行外行,高下立判。因为大家都明白,看不出“门道”而只能看到“热闹”的人,必是“外行”无疑;能不看“热闹”场景而直接找到“门道”抓住问题“关键”的人,多半是个“行家里手”(内行)。其实这些不用我说,大家都懂得。今天我只想借着这句俗话为题发挥一下,再说点儿我突然想到的关于“门道”与“热闹”的内外是非。

     这个话题,其实源自昨天我的一篇博文【1】下面的一句评论“......古代文言文都没标点符号,短句靠感觉.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点不懂,连热闹也甭看了...... ”,我的回复说“从热闹中看出门道来,从门道中看出热闹来。 ”以我这个说法,似乎“内行”和“外行”的界限就要模糊了,让看“热闹”的看出“门道”,让看“门道”的瞧出了“热闹”,比较乱,而且似乎很不现实。

       其实不然,“从热闹中看出门道”,和“从门道中看出热闹”,都需要与众不同的境界和心态,这不是用内行/外行这种简单的二分法能完全界定的。能从“热闹”中看出“门道”者,其眼光必然要更加“毒辣”,而且辨识事物内情和本质的抗干扰力要很强,否则如何能在热闹喧嚣中得悉“门道”?作为“不明真相的群众”,能在看“热闹”的时候能看出“门道”的人,无疑是需要些智慧的,他们虽不能被算作内行,其看法和意见仍是有高参考价值的。

      能从“门道”中看出“热闹”来的人也不简单,在众多“内行”都能门清路熟、头头是道地述说“门道”的时候,忽然从“严肃”中看出“滑稽怪诞”、自“整齐划一”中发现潜在的“混局乱象”就是看出的“热闹”,这或许不仅需要点儿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而且还要有种异常放松的娱乐心态和才行。我拿这几天最热闹的各学科门类的SCI期刊的IF开这个玩笑【1】,就算是看“热闹”(其他学科的IF排行,对我来说就是“热闹”)的时候忽然看出点儿“门道”(影响因子崇拜规律)。如果要我看自己学科的“IF子排行榜”,“门道”是多少知道一点儿的,平时投稿和整理材料的时候也得在乎一下这个IF值,但也无妨从中看个“热闹”,时而会对杂志的高矮(IF高低)胖瘦(稿件与发表文章的多少)、各个学校的奖励政策、牛人与新人的文章发表规律等“八卦”一下,胡乱议论一番云云。

      说到底,“门道”与“热闹”之间其实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处于不同层次、不同位置的人,对二者的关注程度和方式是不同的。就如在社会上某日发生点儿比较古怪的事情之后,广大人民群众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就不一样,说出来的话也会不同,一般情况下“内行”专家(最近常被称为“砖家”)们习惯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去看“门道”,“外行”老百姓(以唠嗑、白话为幸福)则喜欢眉飞色舞地讲热点事件的各种版本的小道消息和民间传说,图的是个热闹。但我们不得不说,有些时候,有强大的思考能力的普通百姓(作为一个群体)照样可以在“热闹”之中看出“门道”,所以网络上的网友虽然是外行,但其分析问题的水平有时尚在内行专家之上,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

参考:

【1】吕喆:类SCI影响因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707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337496.html

上一篇:类SCI影响因
下一篇:我看《闯关东》(一)
收藏 IP: .*| 热度|

20 武夷山 王进 诸葛淑媛 余世锋 陈儒军 蒋永华 孙学军 陈国文 丁甜 孙庆丰 陈永金 苗元华 李学宽 侯成亚 唐常杰 武京治 丛远新 王永林 吕秀齐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