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诺奖的感悟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注:作于2007年10月,原载作者雅虎博客,有新修改。值此“两院”院士大会期间发表此文,共勉。)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又公布了。毫无疑问,科学只承认第一。因为诺奖授予的对象是在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作出开创性贡献,其成果获得全球广泛应用者(而不仅限于本土)。因此,创新是第一位的,即 i 指数最重要!
对于诺奖评委而言,可能许多SCI论文和非SCI论文一样,只是用科研经费填充期刊的“垃圾”论文。因为这些论文并非开创性成果(首创/独创)。因此,可能永远无缘于诺贝尔奖。
具有想象力(甚至幻想)、善于创新、能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或能建立新颖而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方法学等(如已获诺奖项目PCR、MRI、iRNA等),是诺奖获得者最重要的科学素养之一。因此,在以前期的博客文章(雅虎博客)中我推荐广大研究生们要学习、阅读五类书籍(历史、地理、哲学、自然科学/中英文的、诗词),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例如,为什么要研究生学习、诵读诗词?因为诗人最需要有想象力,诵读诗词就是要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想象力。试问在科研工作中,我们若想不到,怎么能做得到?
对于有志于问鼎诺奖的年轻科学家及后备力量—广大研究生们,我认为不要盲目跟进国际热点领域,因为该领域的外国科学家(发起人或领头人)已经拿到了“IP”或者说挣到了“发言权”或“第一桶金”。因此,最聪明的做法是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或方向,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新的突破,取得独创性成果。因此,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或自己的优势学科取得成果的机会可能更多、更大。例如,中医药领域是我们的强项,有出成果获大奖的可能,但关键是要能得到全球的承认与广泛应用。
国人都盼望中国本土诺奖梦能成为现实的那一天。因此,个人认为,首先应该从改革我们的科研项目和经费资助开始,对于那些盲目跟风或追求所谓眼前热点领域的重复国外的项目说“拜拜”。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取得有可能问鼎诺奖的成果。例如,在某项基础研究领域,国外起步早且已取得了开创性“IP”成果,我们再去审批该领域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其意义和赶超的可能性以及获得诺奖的机会就很小了,是吗?即使取得阶段性成果,恐怕也会落后于国外或糟糕的重复论证。相反,我们利用国外基础研究的成果,将有限的科研经费用于率先开展实际应用研究,可能更有意义。至少,不会落在别人后面或人云亦云。而资助我们已取得开创性“IP”成果的项目或领域,并继续深入的研究,才是上上之策。
关于这一点,也体现了一个科研工作者或科研管理工作者的创新性思维。也就是说,不仅科研工作者要有创新性思维,科研管理工作者也要有创新性思维。这样,广大科研工作者才能从这种创新性思维中获得最大的益处。衷心期望中国本土学者早日摘取诺贝尔奖项。
(以上作者观点仅供参考,不针对任何个人。可以或建议向基金管理者或评审者推荐。)
诺奖梦
---写在
欧美同学会会员 胡春松
百年诺奖梦,
引领科学行。
神州学人盼,
蟾中折桂时。
注:神话中传说月宫中有蟾蜍, 故月宫亦称蟾宫, 古诗中常有以蟾喻月的, 科举时代考中者被称为“蟾中折桂”,则含褒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