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uyang

博文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 ——《滚雪球》读后

已有 5235 次阅读 2010-5-8 06:31 |个人分类:书山有路|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投资, 巴菲特

提到金融富豪,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笔挺的西装,装饰豪华的办公室,来往匆匆的助手,噪杂的电话下单……这正是《滚雪球》(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Business of Life by Alice Schoeder, 2008)的开场。但是接下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完全不符合刻板形象的巴菲特。他对赚钱充满热情,但把人品原则看得更重。他对子女出奇吝啬,对社会却乐善好施。他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充满自信,却又象孩子一样期盼别人的肯定。他腰缠亿万却不求奢侈,最爱的享受是和朋友打桥牌。他与太太中年开始分居,但太太去世却使他伤心欲绝。。。然而,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巴菲特的人生道路。

《滚雪球》是按年份记叙的,每一章涵盖一到几年时间。但是,我认为巴菲特的经历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一文不名开始积累财富,这段时间内,巴菲特学习股票投资,拉来投资者成立了几个合伙公司。通过挣管理费重复投资,巴菲特在为客户创造出色回报的同时,自己在32岁(1962年)时也成为百万富翁。到1969年,他解散了所有合伙公司,只留下伯克希尔•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 和另外一个小型公司。第二个阶段中,他除了继续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外,开始追求少年时代的梦想:办报纸。他买下了一家地方报纸经营,还成为《华盛顿邮报》的股东,并由此进入国家级的精英圈。第三个阶段,他又专注到投资上。伯克希尔公司多年表现亮丽,他也跨入世界首富行列。同时,他开始“输出”自己的投资,经营和社会观理念。他参与过反对取消遗产税的政治努力,在很多场合对美国的贸易赤字和金融界过度借贷的状态提出批评。而后来他终于找到自己的舞台,就是通过慈善事业来影响世界。除了经营自己和太太的基金外,他还在2006年宣布将80%的财富捐给其他慈善基金(主要是盖兹基金)。此举开创了富豪在世时就捐出可观比例财富的先例,也带动了其他富豪,包括远在香港的李小龙和李嘉诚等大笔解囊。原来处事低调的盖兹基金,为此需要专门成立一个机构来接受社会各界的捐款。

按这本书的说法,巴菲特在投资决策上可算是百战百胜,从未遭受过重大的挫折。但是他在参与经营方面,却是乏善可陈。通常,巴菲特购买公司股权后,或者把公司关掉变现,或者保留原有的管理团队,自己很少插手。但是他也有几次由于种种原因参与管理,却都不顺利。最多也就是解决了危机,而从未带来大的发展。其实这也不奇怪。巴菲特虽然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比如企业应把股东而不是经理的利益放在首位),但他对经营并没有热情,而是形势使然不得不为。可见,即使是“股神”,没有热情也不能成就奇迹的。

我常常在想,那些富豪们,拥有的财富远远超过消费所需。那么金钱对于他们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对于巴菲特尤其有趣,不仅因为他的首富身份,而且因为他不是一个追求奢侈的人(他面对山珍海味,却在想念麦当劳的土豆条)。但是,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出,巴菲特的财富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益处。首先,财富给了他资源来实现理念和扩大影响力。除了在商业上呼风唤雨外,巴菲特的成功也为他赢得了很多忠实听众。他每年给股东的信拥有成千上万的读者。世界各地的中学生来到他的办公室“朝圣”,聆听巴菲特关于投资,理财和人生的告诫。巴菲特还通过他控制的慈善基金推动他所热衷的公益事业。第二,财富使得巴菲特能做他想做的事。由于从很年轻就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很顺利,巴菲特很早就告别了为饭碗而工作的日子。他总是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度过人生。世上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第三,财富使得巴菲特能与很多出类拔萃的人为伍。年轻时,他通过投资《华盛顿邮报》与年长十几岁的《华盛顿邮报》掌门人葛兰姆(Kay Graham)成为好友。葛兰姆请巴菲特主持投资事宜,并把他领进华盛顿的上流社会。他们带有罗曼蒂克色彩的友谊,一直持续到葛兰姆去世。巴菲特的另一个长期朋友是比他年轻很多的比尔•盖兹(Bill Gates),微软公司创始人和总裁。他虽然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却很赏识盖兹的技术天才和经营能力。他甚至把自己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托付给盖兹基金从事慈善事业。巴菲特有句名言:对于成功的衡量,是看你所在乎的人中有多少人爱你。显然,要得到象葛兰姆和盖兹那样的人的友谊,没有足够的财富是不可能的。可见,财富对于巴菲特的人生还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巴菲特因为有了他的理念,热情和智慧,才能享受这些财富所带来的得益。其实,巴菲特也深知这一点。在他年轻时,他认为自己对社会贡献的最好途径就是积累财富。但到晚年,他却认为他的财富已经超过了自己和继承人的管理能力,所以应该趁早归还给社会。巴菲特的辉煌人生,来自于财富和智慧的结合和平衡。

巴菲特多次宣称过不写传记。《滚雪球》这本书是得到他本人合作的少数传记之一。作者虽然是个金融分析师,却力求超越金融和投资,展现巴菲特人性的一面。她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这本976页的书,不但记录了巴菲特的职业生涯和私人生活,也以相当笔墨介绍了那段历史中不少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解读人生本来就很困难,更何况象巴菲特那样经历丰富的人生。所以,读这本书也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这里,我只能写些自己某一角度的感想。关于投资理念,以后有机会再讨论吧。

读书荐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9766-321310.html

上一篇:无所不在的“网络”
下一篇:从高盛的“欺骗”与“趁火打劫”谈起
收藏 IP: .*| 热度|

3 申瑞杰 郭利萍 tuner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