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乡土中国的希望是在哪里遗失的?

已有 5034 次阅读 2008-7-9 13:4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博主按:临放假这段时期工作异常忙碌,自留地也快荒芜了,转眼半年已经过去了,颇有些浑浑噩噩的感觉,也不知何故,昨天夜里,南方降雨,天气凉爽了许多,胡乱翻几页书,感叹时间的流逝,也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种我们无法发现的虫子,它是用来啃蚀你的生命和时间的。近来很容易睡觉,趴在桌子上竟然睡的很香甜,醒来时,灯依旧亮着,明天去外地开一个小会,火车票没有座位,看来今天要多睡一会,多吃两个馒头,再弄一些小葱和酱还有黄瓜,呵呵,储备一些体力,毕竟15个小时呢,放假期间很难找到座位的,不过想到那些沿着铁路飞奔的日子内心总会有些激动的,因为那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贴一则旧文,让自留地好歹也长些东西,否则连农民都当不成了。

看到一则旧闻:华容县月亮湖村77岁的农村妇女高冬秀由于摔伤胳膊,自觉前途黯淡喝农药自杀的报道,其中有几句对话很令人感慨:腊月十一日晚(自杀前的夜晚),高冬秀安排好亲戚帮大儿子剥花(去掉棉桃外壳),问大儿子胡祥星,还有什么需要做。胡祥星像平常一样,默不吭声。高冬秀解衣躺下。第二天早上,睡在同屋相隔不到一米床上的大女儿胡兰英,发现母亲没了气息,穿着据村民说是生前最好的衣服。 112日摔伤右臂,到喝药死去,农妇高冬秀躺在病床上一共17天(中国新闻网,2007-10-04)。说心里话,看罢这则新闻,内心象被人狠狠地刺了一刀,很痛。竟然长久无语,乡土的中国依然贫瘠而瘦弱,恍然记得凡高曾说过一句话:我永远无法习惯死亡!是的,我也无法习惯。照理说:这个村子自杀的老人所患的疾病大多都不是不治之症,完全是可以医好的,至少可以稳定维持,可是他们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杀?在高度重视活着的儒家文化背景里,是什么吞噬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笔者认为,导致高冬秀自杀的深层原因是希望的丧失。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是靠微弱的希望支撑着,一旦发觉没有了希望,整个人也就崩溃了。那么希望是什么呢?按照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定义,所谓的希望就是这样一种情形:当我们把一件未来的事物设想为善的,而且是可能出现的,则心灵因此就获得了一种我们称之为希望的形式,这些形式无非就是带些痛苦的某种快乐而已。从本例中可以看到,49年来(自1958年起),高冬秀一直劳作、忍耐,梦想有一天能够富裕地、悠闲地生活。一生中仅仅因为摔伤胳膊才被迫休息了17天,这些年的努力换来的结果却是,仅仅攒下了不够给自己看病的500元钱。如今人已老了,而且更要命的是摔伤了胳膊,未来的日子该怎样过呢?近半个世纪的努力,那些想象中的未来富裕的希望日渐渺茫,到了这把年纪,经历如此变故,老人的希望彻底地熄灭了。笔者不想埋怨谁,贫困人家的生活我是深深知道的。课堂上曾对学生们说,真正的生活包括两个层面:生的层面与活的层面。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仅仅达到了生的标准,换言之,多数人的辛苦劳动仅仅是维持了简单的劳动力再生产,这就是我们遭遇的现实。而活好则是一个包括了各种滋润生存品质的集合,诸如品位、休闲、情调、精致的生活方式等,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达到这些呢?世界上最严厉的惩罚不是消灭一个人的肉体,而是毁灭他的希望。溺水的人手里往往握着一把草棍,而且抓的很紧,其实他知道这些草棍是无法挽救他的生命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些草棍对溺水者来说代表了一种渺茫的生的希望。报道中的一个细节值得关注:老人七十多岁了,摘棉花比年轻人摘的还多,就是这样一个勤劳的老人,到死的时候也没有存下1000元的治疗费,这样残酷的现实实在让人无法平静。记得曾看过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先生写的一篇文章:中国人勤劳为什么却不富裕?实在是深有同感,当然,农村老太太高冬秀大可不必去理解这样深奥的文章,对于她来说,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那么生活就是值得为之期盼的,生活也就是有希望的。然而49年了,她仍然贫困,未来靠自己的劳动也不再可能富裕了,这最后一点希望之光也随之熄灭了,她所能做的只是不再拖累自己的孩子,这是她唯一能够希望的,也是能够亲自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年豪华的GDP数据在没有公平的分配原则的保证下,对于普通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蛋糕做的再大也无非是对冲了更多的制度成本而已。近日又看到几则消息,颇为耐人寻味:一则是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因涉嫌偷漏个人所得税近3亿元卷入税案(齐鲁晚报,2008-4-14)。另一则是再往前一些日子有媒体报道,某银行高管层年收入竟高达数千万之巨,再有被曝光的众多动辄贪污受贿数千万之巨的贪官。也许从这些非正常富翁们的身上,我们或许可以推测到中国底层贫困的部分原因。

鲁迅先生曾说: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过于乐观了,如果人一开始上路就是在绳索上走动,那么再怎么努力和人多也是无法形成真正的路。笔者有时常想,中国人生存的希望,是在哪里开始逐渐遗失的?也许大可不必这么悲观,不过根据木桶理论,一个国家的真正力量体现在构成水桶的最低木板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大多数底层的中国人变得富裕和充满希望,这个国家才是真正富裕和有希望的,只有藏富于民的国家才是真正强大的国家。以人为本无非是重新找回这个国家已经遗失太久的希望而已!

2007/10/8夜于南方,2008220校对,2008420再次校对,修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31709.html

上一篇:有一段时光叫中年
下一篇:关于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的结构的一些思考
收藏 IP: .*| 热度|

6 杨玲 徐磊 王金成 刘玉平 杨秀海 shewell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