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允明的“猫喻”与蒋梦麟的“三子”
武夷山
1986年,我参加了东方文化书院举办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的学习。讲课者之一是当时在澳大利亚任教的姜允明先生(现在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主任),他的题目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普遍性与现代性问题的试探”。
他说,东西方都认为,哲学思考的目的是从零碎、偶发的事物中把握住本质。但是,“抓住本质”只是理想。直至今天,人们尚未抓住本质,似乎仍旧在捉迷藏。寻找真理,就好像蒙上眼睛在一个暗室里面抓黑猫。
儒家在四个墙角抓猫。
道家坐在屋子中间抓猫,等猫自己过来。
禅宗说:无猫,无暗室,无眼睛。它把你的问题都给消解掉,也就无需解决了。
西方的做法:将暗室的地面划为一百个格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搜。可是,即使精确描述一个初生婴儿,也需要400-600页文字的信息量。像西方那个搞法,过分仔细,也进入了伪科学。
同样是涉及中西文化的特征对比,蒋梦麟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说自己平生做事全凭“三子”:“以孔子做人,以老子处事,以鬼子办事”。所谓鬼子者,洋鬼子也,蒋梦麟指的是以科学精神办事。(据郑逸梅《艺林散叶》)
关于文化比较的以上这两种说法很有意思,与大家分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