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enue du Reclu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ncyback

博文

大学生的成绩单 精选

已有 15015 次阅读 2010-4-1 21:5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生活, 竞争力, 成绩单

读大学本科的学校叫河北化工学院,我们是该校历史上的第一届本科生。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是在充满骄傲的心态下读完的大学。母校至今仍然没有进入211计划,前几年还和石家庄的其它几所院校合并为河北科技大学,但仍然是普通院校。回想起来,在石家庄的四年不仅生活充实,而且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同届同学中,人才济济,大部分已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重大贡献。记得毕业时同班同学总的学习成绩排序,在36名同学中自己排到了第10名左右,总平均分89分。有10来名同学总平均分超过90。一个有趣的巧合,毕业那年到天大考硕士生,专业课化工原理考了89分,和在化工学院这门课期终考试的成绩一模一样。

到天大以后,研究生的考试就比较难了,经常出现一门课一个班级考试最高分70分上下的情况,老师是很严格的,就是按照卷面得分给分。当然,也有的老师给分比较松,总体下来,硕士阶段所有考试成绩平均一下,可能超不过80分。当时学校硕士生很少,全校一届只招了123名。研究生院仍然强调质量,开始说所有课程不能有不及格,后来不及格的人次太多,只好改为只能补考一门,这样这一届学生就有两名同学没有获得学位。算起来淘汰率还是满高的。

硕士期间和后来进入博士生阶段兼助教,也经常和有关任课老师讨论考试出题的策略,有一些老师,特别是曾留学美国的老前辈们,坚持出题不要太难,给分要打相对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老师的观点,是越难越好,认为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学习。也有的老师判完卷以后,整体分数太低,只好把分数开平方乘以10,即使这样,总体分数仍然较低。当然,较难的考试,确实对学生的学习有督促作用。但是,也有相当多同学,对考试有了恐惧心理。记得硕士生时期,有位同学考试时总要求和我坐在一起,说是看到镇定的神态,有很大精神作用。回想起来,该同学确实没有作弊的倾向和行为,但是因为有了一次补考,再遇考试就十分紧张了。

92年底回来继续做助教和讲师,也许是出于对部分学生考试作弊的反感,也许是受当时老一辈先生的影响,有一段对考试成绩给的比较严,但一般说来,是有10%左右90分以上的。大概在93年左右,发生了一件事。记得是春节假期,在系办公室替一位同事值半天班,接到一个来自美国N大学化工系主管招生教授的电话,询问一位申请博士生位置同学的情况,该教授说,一位来自天大化工系的申请者,两个英语成绩都接近满分,提供的本科成绩单也都几乎是满分,感觉和天大几年来申请的同学成绩差距太大,担心有问题,特意打电话询问。当时手头没有过往学生的成绩,只好说过两天发传真回去确认。到教学办公室一查,果然出入较大,当然,该同学的学习成绩是很好的,各科成绩都在前列,但离满分很远。犹豫再三,去请教先师张鎏先生。张先生说,好学生还是应该支持,于是给N大学主管招生的同事回信说“He is an exceptionally good student”,当然有这一句话就录取了。后来有一次张先生说,“你以后建议申请出国的师弟师妹们,在提供成绩单时注明一些考试平均分较低的课程,他/她自己的成绩在多少人中排第几”。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那些年也一直不忘提醒申请国外学校的同学们这样做。

后来在多次教学工作会议上,和多位同事一起提出考试打相对分的建议。因为这样有利于国际化和毕业生的竞争力。后来也听到各级领导关照,考试成绩要符合正态分布,教务处制作的最终上报的学生考试成绩单,还要求做一个统计曲线。已有多年了,以为这一国际化的判分方式已经得到了普遍实行。

上周在旧金山参加完ACS的年会,到几个学校走走看看老朋友和学生们。在M大遇到T教授,T教授一脸阴云地说,你两年多前推荐到我实验室做研究助理的X同学,今年在M大申请博士和硕士程序,都被拒了。我说那他工作做的怎样啊,你想要他吗?他说工作很好啊,为人也很好啊,我想要啊。我说那你到招生委员会去推荐啊,他说我推荐了,但不理解为什么他本科的GPA只有2.5,实在不能说服主管招生的教授们啊。我反应过来,啊!那是我们的成绩记录和你们的不一样。我们有的考试,最高分只有70分,T教授目瞪口呆,“那最高分才是C啊!”

当天晚上,一位在M大化工系已是较高年级博士生的同学召集部分原天大同学聚会,说起本科阶段考试成绩,X同学说本科时他们班的两个学习最好的优异生总平均成绩只有88分左右,有一半同学总平均成绩低于70分。其他几位那几年先后毕业的同学也都说,有多门课程考试,班级最高分只有70多。

回想起来,那几年正是学校准备本科生教学评估的几年,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一再强调,所有学生考卷都要经得起推敲,要保存3年以上备查。或许这是一个一直被认为中等偏上成绩学生的GPA只有2.5的原因之一。

看来,我们的大学应该有明确的规则,学生考试在相同班级打相对分,而且ABCD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分布。我们的毕业生毕业后要闯世界,应该有符合国际惯例的可比的成绩档案。

 

 

2010331日/41日于UA851航班由芝加哥飞北京的途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1175-308140.html

上一篇:大学生掏粪工-权力可以如此羞辱教育和文明?
下一篇:Quo vadis “博士”?
收藏 IP: .*| 热度|

23 武夷山 赵星 薛长国 郭向云 罗帆 杨远帆 曹聪 钟炳 张亮生 吕喆 盖鑫磊 金凯 张天翼 李志俊 王晓东 张旭 林中祥 李泳 左正伟 虞左俊 刘广明 付洪海 georgegeorgegeo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0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