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说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monjo828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求知忌满,得志莫狂。

博文

中国制造业七大问题

已有 3436 次阅读 2010-3-31 10:28 |个人分类:经济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周子勋
  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在日前举行的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表示,2009年中国制造业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许多行业或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被称为“世界工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达到15.6%,日本为15.4%。美国以19%的份额仍是全球首位。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为5.68亿吨,占世界47%;水泥产销16.5亿吨,占世界60%以上;港口吞吐量70亿吨,占世界50%以上。
  无疑,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速度令人咋舌。近年来,随著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中国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规模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而从目前中国的规模发展来看,超过美国也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国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头号制造业强国。
  超美只是时间问题
  不可否认,金融危机使国际制造业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以装备制造和汽车业最为明显。金融危机的冲击改变了全球汽车业格局,2009年各大汽车企业纷纷通过裁员、破产重组、并购等方式来应对危机。美系车被迫转型。《底特律新闻报》报道也称,种种证据表明,目前全球汽车业的平衡可能会被打破。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最新的亚洲力量──比谁都更好地经受住了全球汽车经济衰退的考验。另一方面,日本汽车业的主宰丰田却饱受质量危机,大规模召回、工厂关闭和季度亏损等问题重重。相反,中国汽车市场在2009年却一直持续的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欧洲和日本厂商在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特别是中国市场。
  虽然我国的制造业规模很大,但是依然掩饰不了制造业产业的根本性问题。从整个制造业发展的现状看,我国目前还只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远没成为制造业强国。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制造企业大多未建立现代科学管理体系,绝大部分企业主要强调生产过程稳定、均衡的大批量生产,忽视生产过程的变化性;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企业组织系统的改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重生产技术,轻管理技术;重视信息化,忽视集成化管理。
  第二,市场上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当少,开发能力很弱;技术结构落后,一些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国内尚不能生产,不得不通过进口来解决。
  第三,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差,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比较严重,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设备利用率也很低,大约一半的生产能力闲置。
  第四,中国一些关键技术基本上受制于人。据统计,中国一半以上大型企业还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制造装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纺织机械、胶印设备、数控机床的70%,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都依赖进口。
  产业环境亟待改善
  第五,国内产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过去的市场换技术以及市场换资本的模式给中国的产业升级带来巨大障碍,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观使得这个局势越发明显。且随著中国物流成本的不断攀升,直接给制造业发展形成了成本上的劣势。再加上中国财税体制问题导致人力资源与制造业的发展不配套。
  第六,目前的能源消耗方式使得绿色制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为主流。随著全球贸易的发展,我国市场开放将会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却利用其技术和其他非关税的措施不断维护其制造业的优势。但在现有框架下,缺乏相应举措使得这种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而随著全球产业转移的发展,制造业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出现了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多层管理向扁平网络转变;固定制造组织形式向动态组织形式转变;质量符合观向全面满意观转变;集中制造向分散网络化制造转变。而中国的制造业大多处在转变的前期发展阶段。
  第七,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已渐渐步入复苏,但在失业率还处在不乐观的局势下,各国为了保持本国的制造业优势,纷纷使用各类贸易保护措施。况且,我国制造业要素成本的优势正随著经济的发展逐步消失,而如何构建制造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对于中国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一个制造业强国至关重要。
  所以,做大做强中国制造业乃至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带头大哥”任重道远。当下,中国制造业需要抓住机会,在技术创新上加大投入,实现产业的升级与改造。
  2010年3月31日刊发香港大公报 
http://www.takungpao.com/news/10/03/31/LTB-1236521.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6879-307616.html

上一篇:对抗水危机,要推广使用中水
下一篇:让这个清明节过得有意义些
收藏 IP: .*| 热度|

1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