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了!
门厅的通知版打出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已经开始受理。学院的截止日期是3月6日。
关于写基金申请,笔者去年曾写过一篇博客,链接在这里供参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8514
每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对年青人来说尤为重要。
在SCI渐渐淡出科研评价体系的形势下,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科研经费,特别是国家级Funding Agency(如国家基金委、国家科技部等)的资助,将很可能成为评价科学研究人员、特别是年青科研人员水平的重要指标。当然,这只是客观地预测,不代表笔者对这样的评价体系的支持。
根据笔者个人的经验,就国内目前状况来说,博士阶段主要是指导教师确定科研方向、研究内容与目标。好一些的学生,可以与指导教师一起讨论确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并独立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较好的学生,可以依据指导教师确定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独立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在导师具体指导下制定研究方案(但至少需要独立完成研究工作)。
因此,就科研工作的——提出问题(立项依据)、确定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抓住要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制定方案(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以及年度计划等)、开展工作——这几个主要步骤,博士阶段仅仅侧重于最后一个阶段的训练和培养(只有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得到后两个方面独立工作的锻炼)。而科研工作的主要部分: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的途径,就国内目前状况来说,在博士阶段基本没有受到完整的训练。当然,还是有在导师指导下开题的训练。但是很多单位研究生开题报告基本是走过场,大大淡化了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国内很多获得刚刚博士学位的年青科研人员还是很难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因此,两年以上的“后博士”(指获得博士学位后,包括博士后)科研工作经验目前已经成为很多重点高校、今后会逐渐成为多数高校招聘年青教师的必要条件。
这个“后博士”阶段里需要做的,就是补上“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抓住要点、制定方案”这些阶段的训练。而基金申请应该是其主要形式——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格式就清楚了。
最近几年参加几个有关学部的基金评审工作,感觉我们这个领域里的青年基金申请在科学内容方面普遍比面上基金申请写得好。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在语言表述方面,特别是逻辑、条理方面尚有欠缺。这在一个方面反映了高中阶段就“文理分科”造成的影响。当然也有“底气”的问题。
“底气”的培养是长期的事情。但是多看文献、多向人请教,也有助于加强对所在的领域的全面、深入了解和把握。
Good luck!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