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书斋-各类知识的反思与归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illiammilo 构建知识体系 完善哲学认知

博文

电波传播中对流层电波传播的简单小结

已有 3817 次阅读 2010-2-12 09:35 |个人分类: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传播, 电波, 对流层

我的博客已经搬家到 xiongbox.com  欢迎访问熊伟博士的网站!

本文永久链接 http://xiongbox.com/电波传播中对流层电波传播/

1.对流层电波传播是受地球大气低层电特性所制约的电波传播包括对流层中和透过对流层的电波传播。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低层,自地面向上延伸,延伸高度在极区约为9公里,在赤道上空约为17公里,在中纬区约为12公里。除局部的温度逆转外,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折射率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包括大尺度的、较缓慢的宏观变化和小尺度的、较快的湍流起伏。宏观变化可按高度分层,其长期平均高度剖面可由负指数模式描述;短期平均高度剖面和折射率垂直梯度在长的统计期间随机变化。在一定地区的小部分时间内,某些大气过程在一定高度范围内会形成异常的负或正折射率梯度层。湍流结构一般可视为各向同性,但也可能出现高度各向异性

3.在10吉赫以上频段中,大气分子、水汽凝结体和其他大气微粒呈现出程度不等的、与频率有关的复介电特性。大气分子的电特性与大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强也有关系。水汽凝结体等的细微结构(形状、尺度分布、取向和降落速度等)和时空变化是十分重要的无线电气象参数。对流层中主要的传播方式或效应有:大气折射、波导传播、对流层散射、多径传播、大气吸收,以及水汽凝结体和其他大气微粒的吸收和散射

4.对流层传播除可按传播方式分类外,也可按传播范围和频段分类。按传播范围分,有视距传播、超视距传播和地空传播等。地空传播也可归入视距传播。视距传播的基本方式是直射传播,但受对流层和地面的复杂影响。超视距对流层传播的常见方式是对流层散射,有时也可能是波导传播。按频段来分,有超短波传播、微波传播、毫米波与亚毫米波传播和光波传播等。超短波和较长的微波可作视距传播,也可作超视距传播。10吉赫以上频段的无线电波和光波,一般都只限于视距传播。

5.精密雷达都采用对流层传播方式,特别是视距传播方式。尤其在微波和更高频段,雷达与目标之间的对流层效应是突出的传播问题。微波和毫米波遥感也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大气吸收和云雾衰减效应。现代对流层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0吉赫以上频段的电波传播问题、广播和移动通信中的传播问题以及多径效应等。毫米波在实用上具有突出的优点,因此对流层传播研究正向毫米波方向扩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5991-294634.html

上一篇:电波传播的简单小结
下一篇:对流层电波传播中的大气吸收简单小结
收藏 IP: 27.17.6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