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博友,好久没发博文了,时近年底偶尔听到了学生谈论该问题,好像还有些普遍,愤懑难平,发此博文,欢迎大家一起探讨解决此问题的更好途径。新年临近,也祝科学网博友和编辑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在新的一年里,祝愿科学网和科学网博客越办越好,越来越精彩!
谁来维护研究生的权益、保障研究生应有的待遇?!
研究生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主力军,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他们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科技进步中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美国,他们的权益是有一系列的保障机制的,详情无需我在这里赘述,有更明白的人做过或将做详细的介绍。我在这里主要关心在国内学习的研究生们的权益和待遇问题。 首先对比下面几组数据:
国家每月为公费研究生发放津贴,硕士是275元,博士350元。对自费的研究生不发放。
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90元/人;
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每月不低于465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326元。
在北京市的农民工月薪1000-2000元
2008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
对比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生可能从国家领到的津贴是很少的,少得甚至都难以达到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那么研究生的生活怎么保证?为解决该问题,学校都规定了研究生导师应该为研究生发放助研费,各学校规定的额度不一,如:工科的一年级硕士研究生获得导师提供200~1000元/月的助研金;二年级以上硕士研究生获得导师提供300~2000元/月的助研金;工科博士研究生获得导师提供;500~2000元/月的助研金,其中一年级直攻博研究生获得导师提供300~2000元/月助研金。这些规定当然很好,但是怎么保证?
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
1、有些研究生导师就是不发放或者不按照规定发放,甚至连最低标准也不能达到,如:每年只是在放寒暑假前象征性地发三五百元。学生是每个月都需要吃饭的,特别是在学校做研究期间更是需要吃饭的哦。
2、有些导师非常愿意给学生提供好一些的待遇,但是,我们知道所有纵向课题人员费的预算都是很少的,一般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10%。可以粗略算一算,如果按照一个导师每年招收2名硕士、2名博士生的规模,那么在读的学生数为12人,如果按照硕士补助500博士补助1000元的话,每年需要支出10万左右,这样,每年要有100万的科研经费进项才能够支撑这样的助研费支出。
怎么解决呢?应对第一个问题,一些学校开始出台强制性措施,学校强制性从研究生导师的科研经费账号上划出一定的数量经费,由学校发放给学生作为助研费。这个措施确实是对付那些赖着不给研究生(包括很优秀的研究生)助研费的导师们的一个好办法。但是目前这个规定刚刚开始实行,且只针对新入学的研究生,可惜不能惠及那些去年及以前入学的研究生们。这些可怜的学生们怎么办呢?尤其是博士生,已经二十五六或着30岁了,甚至有的已经成家了,还让他们张口向父母索要伙食费吗?!他们可是在为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做贡献啊!但是基本生活却还得不到保障!
我们首先要呼吁那些“抠门”的导师们唤醒良知,把你的学生应得的那些待遇,最基本的待遇给他们,他们在帮你实现你的各种科研想法、完成你承担的科研任务,尊你为老师,崇你如父母,即使你不给他们应有的待遇,他们也没有去抱怨,还是在勤奋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果,面对这样的学生你难道还问心无愧么?不要让你的学生对老师太失望了。如果你确实没有钱给学生发助研费,那么就劝你不要招生了或者少招几个,量力而行吧!也别太为难你自己了,同时又害得学生们衣食无着!别让学生感觉上了贼船了好么?别给老师这个词蒙上灰!
同时,我们呼吁学校和院系的管理部门、有关的负责人,能够关心学生疾苦,经常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生活状况、助研金的发放状况进行调查,督促老师给学生应有的待遇。需要提醒的是,一定是用有效的方法,因为那种直接问学生他们的老师是否发助研费,学生是不敢说“没发”的。研究生真是大学里最弱势的群体了!只有靠学校特别是院系的有关负责人为他们讨助研费了,农民工的工资要国家总理亲自帮着讨,研究生的助研费就别麻烦他老人家来帮忙讨了吧!
至于应对第二个问题就只有靠政府了,有关的问题已经有很多的有识之士向国家提了很多建议,在今年参加的几个项目的预算评审时也看到了预算人员费有所提高,相信会继续提高的。那么应该提高到多少呢?我觉得博士生的收入应该达到本地区的平均工资的60-70%,也就是说,对于目前的北京来说,应该是2500-3000元,这样才能使得他们没有衣食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伟大的科研工作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