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梦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cabaqus 结构减隔震控制 非线性抗震分析 Python简单编程

博文

如何写ABAQUS的input文件(二)

已有 6343 次阅读 2009-12-14 15:18 |个人分类:ABAQUS|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二、书写input文件的语法和规则:

1.关键词行

1)必须以*开始后面接的是选项的名字,然后随之定义选项的内容.如:

* MATERIAL   NAME=STEEL

注释行是以**开始的.

2)如果有参数,则参数和关键词之间必须用格开。

3)在参数之间必须用格开。

4)关键词行中的空格可以忽略。

5)每行的长度不能超过256个字符

6)关键词和参数对大小写是不区分的。

7)参数值通常对大小写也是不区分的,但是唯一的例外是文件名区分大小写

8)关键词和参数,以及大多数情况下的参数值是不需要全拼写出来的, 只要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区分就可以了。

9) 假如参数有响应的值,则 付值号是“=”

10) 关键词行可以延续,比如参数的名字很长,要在下一行继续这个关键词 行的话就可以这样做,用来连接。比如:

*ELASTIC, TYPE=ISOTROPIC,

DEPENDENCIES=1

11) 有些选项允许INPUTFILE的参数作为一个输入文件名,这样的文件名必须包括一个完整的路径名 或者是一个相对路径名。

2.数据行数据 行如果和关键词相联系必须 紧跟关键词行

1) 一个数据行包括空格在内不能超过256个字符。

2) 所有的数据条目之间必须用格开。

3) 一行中必须包括指定说明的数据条目的数字。

4) 每行结尾的空数据域可以省略。

5) 浮点数最多可以占用20个字符。

6) 整数可以是10

7) 字符串可以是80

8) 延续行可以被用到特定的情况。

3标签:

什么是标签呢,比如集名,曲面名,钢筋名,他们是区分大小写的,长度 可以有80个 字符长。标签中的空格是可以省略的,除非用“”来标示。那就不能省略了。没有用“”来标示的标签必须用字母来开头。如果一个标签用“”来定义那么“”也是标签的一部分。标签的开始和结束不能用双重_”

下面是一个使用了引号和没有使用引号的例子:

*ELEMENT, TYPE=SPRINGA, ELSET="One element"

1,1,2

*SPRING, ELSET="One element"

1.0E-5,

*NSET, ELSET="One element", NSET=NODESET

*BOUNDARY

nodeset,1,2

4数据行重复:

数据行可以重复,也就是说每行数据可以有一行响应的变量也可以有几行。同样也可以有多 行数据行,对应 各自的变量行.如:

*ELASTIC, TYPE=ISOTROPIC

200.E3, 0.3, 20.

150.E3, 0.35, 400.

80.E3, 0.42, 700.

定义了一个零件的材料性质,均质,线弹性,在不同应力下的扬式模量 和泊松比.

 

三、从外存储器中引入模型或者历史数据

The *INCLUDE option can be used to specify an external file that contains a portion of the ABAQUS input file. This file can include model and history definition data, comment lines, and other *INCLUDE references. When the option is encountered, ABAQUS will immediately process the input data within the file specified by the INPUT parameter. When the end-of-file is reached, ABAQUS will return to processing the original file.

A maximum of five levels of nested *INCLUDE references can be used. The option supports UNIX environment variables.

Usage:  *INCLUDE, INPUT=file_name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218-278570.html

上一篇:如何写ABAQUS的input文件(一)
下一篇:如何写ABAQUS的input文件(三)
收藏 IP: .*| 热度|

1 朱伯靖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