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生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tiscience

博文

转:爱花之情与花的爱情

已有 2777 次阅读 2009-10-22 06:3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月季, 玫瑰, 植物学, 博物学

中国图书商报,2009.10.13, 07版


爱花之情与花的爱情

刘天天

  你想没想过,在情人节那天,送女朋友一支“真正的”玫瑰?或许这么问有些奇怪。但是,在植物学课上,老师讲到这里时,狡黠的向我们一乐:“男生们,你们送给女朋友的其实是月季……”

  玫瑰与月季,其实大部分在学校中学过植物学的人,都能大概清楚其分别。只是,现在似乎很多学校即便是生物专业,也不再学习植物学了。曾经有个在某所一流大学的朋友就像我这样抱怨过:他们生命科学院的课程全部是微观的,分子的。当分类遇到分子,大部分人就觉得前者比后者更系统更精准,更前沿,也就更好。而现在就连很多有植物学课程的学校——像书中导言所说的那样,将课时减了又减。

  可是我们不能天天坐在实验室里去测那些植物们的DNA序列啊,我们大概也不会愿意成天坐在图书馆里去读分子植物分类学的论文——我们想了解的,是那些更通俗,或者说更八卦更琐碎更生活的点滴。这本《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恰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暂时远离那些报纸上大肆报道的“XX的第N对染色体测序成功”,或者什么“XXX转基因技术问世”。除了为数有限的专业人员,很少有人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去发现这些。就像听闻了一个自己毫不了解的人的八卦是件和自己无关的无聊事,这些事情并不能引起我们大到对自然,小到对花朵这种几乎可以称之为神奇的存在的兴趣。而翻开这本书,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手,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花朵的秘密。

关于花的方方面面,都涵括在这本不算太厚的书中:从形态到功能,从她们的爱情,到她与动物的纠葛,甚至包括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不过这本书又不会像百科全书的词条解释那般干干瘪瘪,你可以用一种读小说的心情去就着一杯茶在安静的下午慢慢体会。

  你看到的是文字,你看到的也是花,是为你所不了解的那一面的花。首先,不必担心没有基础,让我们从花的结构开始。这不是植物学教程,那些名词隐藏在浅显的描述后面,让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读到开心,你甚至可能会饶有兴趣地拿起一只玫瑰(月季),一边随着书中的讲解,一边颠来倒去的观察你所看到的所有结构。然后,你已经进入了这个不会凋谢的玫瑰花园。

  了解了花的结构后,恭喜你,我们可以开始谈论她们的爱情。其实她们(当然也包括他们),生来就是为了爱情的。当然,本书的绝大部分,也都在谈论他们如何相遇,结合。就像我们的爱情故事永远不缺乏浪漫的新创意一般,这些花朵们的事在书中看起来也一点都不无聊。花朵间的竞争,一粒花粉的冒险之路,花朵和动物间的互利,甚至欺骗……这本书简直全面到可以作为植物学考试的复习资料!但这里面有太多出乎意料的故事,带给你另一番有点科学,又不那么枯燥的体验。

  其实是把钥匙,为你打开了一扇看完这本书,也许你会在下次送出情人节的花朵(或者收到花朵)的时候,有另一些不同以往的心情。对于花,不再仅仅是玫瑰的花语是爱情,百合的花语是纯洁的理解。你了解花朵的一切,于是他们就会像朋友一般,和你相视一笑。

  或者,在下个情人节,直接送一本《玫瑰之吻》给你所爱的人吧,是分享一本好书也好,是增加一个共同的话题也好,或者是喜欢这个浪漫的名字也好。何况,封面和封底,那只漂亮的玫瑰像哪里都在买的红月季一样,能去表达你的心意呢。

-----------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2009年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2-264146.html

上一篇:中国公众科普网还在盗用我的图片,估计达千余张
下一篇:白居寺,布达拉宫
收藏 IP: .*| 热度|

1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