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龙珠 阅读,思考,体验宁静

博文

黄润秋建议将“汶川地震”更名为“映秀北川地震”

已有 5604 次阅读 2008-5-20 21:27 |个人分类:汶川地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转注:本次四川地震当初由快报定名为“汶川地震”,其震中位置也是推算的。每个地震台只能由实测P波、S波到时之差和岩石的这两种波速推算出本台的震中距并以本台为中心画出一个园,多个地震台画出的园理论上应该相交于一点即震中,但实际上将形成一个交汇域,这就是可能的震中区域,此时若将其确定在某个面积较小的地点,则一般与实际震中会有一些偏差。从对快报震级需要修正来看,现在根据震情实况相应修改震中位置及其名称,也未尝不可。

    本人尚未看到四川地震波记录。但注意到日本学者提及本次地震的持续时间接近2分钟(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51416444265206635.html),而以往国内外大震的持续时间一般处于20~50秒;再考虑到国内地震主管部门公布的消息称本次发震断层长达300公里且较强余震连绵不断,本人十分好奇地想知道本次大震是否为时间和位置间隔均不大(2分钟之内和汶川、北川等处?)的2~3次强震所构成?若真有这种情况,则本次地震震级和震中及地震名称的修改就是由这一少见的地震特点造成的。但愿我国地震界的专家根据地震记录和现场踏勘结果能够早日揭开本次地震的较多迷底。

=======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0/185315581137.shtml

   5月20日下午两点,在成都理工大学办公楼一间会议室中,中国国土资源报总编辑蒋亚平等一行5人专访了国内地质灾害研究权威黄润秋教授。

  黄润秋教授目前任四川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以下为部分对话摘要:

  汶川地震应改名映秀北川地震

  蒋亚平:请谈一下汶川地震的原因。

  黄润秋:学界初步认为,本次地震成因是印度洋板块挤压欧亚板块所致。

  但是我不赞同将本次地震命名为汶川地震,因为本次地震并非仅发生在汶川境内,而且汶川县城不是震灾最严重的地区。

  科学来讲,这次地震应当命名为映秀北川地震。因为映秀是本次地震的震中;而北川处于地震的主震带上,受灾情况更为严重。

  我之所以倡议将地震更名,一是为科学,地震名称需要对得起子孙后代;二是出于对地震遇难者的尊重。

=======后记:中国地震局谈震中确定问题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5/206967.html

       被确定为震中的汶川县城在地震中倒塌的建筑物、受到的破坏,相对北川县城要小很多,这让不少人感到困惑不解。 

对此,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表示,汶川是经地震台网综合判定的震中,所谓震中就是说它是破裂的起始点,但是,分析的图象显出它(即震中汶川)并不是应力最大的位置,这个破裂向北东方向延展,所以汶川的北东方向的几个地方破坏相对更重。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研究员说,地震的震中包括宏观震中和微观震中,宏观震中是一个区域即极震区(也叫主震区),微观震中则是相对的一个点,这些都还有待于中国地震局专门的现场考察组完成震区烈度分布结果后确定。
 
他还特别提出,地震对一个地方造成的破坏程度,与当地的地质构造环境有很大关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070-26127.html

上一篇:中国地震局:单位和个人临震预报意见处理工作程序
下一篇:请教问题:四川地震灾后孤残老人如何安置更好?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